嚴守出口、放心排放,成了多地污水處理防“疫”戰的首選項。
“重大疫情面前,確保處理廠正常穩定運行是重中之重。”不少城鎮污水處理廠負責人坦言,由于目前對新冠病毒傳播途徑與方式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其在環境中的持久性與遷移轉化規律還未掌握,這些不確定性給污水處理廠帶來了挑戰。如何應對疫情成為行業的關注焦點,形成一套行之有效,便于執行,保障城鎮污水處理安全的操作規范迫在眉睫。
2月1日,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的通知》(環辦水體函〔2020〕52號),強調了要進一步加強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污水傳播擴散。江南大學教授李激也認為,在目前沒有明確標準前提下,起碼要不折不扣執行一級A標準。
誠如疫情期間,武漢水務集團及時迅速啟動戰時應急保障機制,確保市區10座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污水處理達標排放。及時投入與水量相匹配的設施設備,確保運行穩定,“小馬拉大車”或“大馬拉小車”都不利于穩定運行。而事實上,不止武漢,不少地方生態環境部門進一步強化對醫療機構、隔離場所等的污水處理監管,要求加強對醫療廢水的消毒殺菌力度,加大余氯檢測頻次,余氯指標由3.0mg/L提高到了不低于6.5mg/L。誠如:
在北京,增加了進出水余氯檢測項目和出水衛生學指標檢測頻率,及時掌握疫情可能帶來的對進出水的影響。同時,11座污水處理廠全面提升污水處理標準,確保首都城市河湖水環境安全。為保證再生水廠出水水質達到衛生學指標,加強污水處理消殺環節的力度,保證出水水質。尤其再生水有下游用戶的處理廠,加強余氯等指標檢測。
在浙江,加強進水余氯指標和出水糞大腸桿菌指標的監測,及時掌握相關生產數據,并根據檢測結果優化調整處理工藝。對發現難以穩定達標的,實施重點監督檢查,適當增加監測頻次,確保出水糞大腸菌群數等指標達到要求。同時,組織開展對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特別是疫情重點監控區域飲用水水源地的全面排查。
在河南,各大污水處理企業均嚴陣以待,嚴格監控疫情期間污水水質變化,以便及時調整運營參數和提高消毒水平。加強統籌調度,形成聯防聯控合力,確保污水安全達標排放、污泥達標處理。密切關注城鎮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水質情況,并每天上報信息,發現問題,及時處置,確保水環境安全,堅守疫情防控的后一道防線。
在重慶,每天新增對進水進行兩次余氯測定,以防高余氯對生物系統的影響;時刻關注進、出水在線監測數據和過程儀表數據,配合人工水質檢測手段。目前集團下屬供排水單位已實施24小時全封閉管理和安保工作,非工作人員、工作車輛或未戴口罩者,一律嚴禁進入生產區域。同時對出水總氮指標、出水總磷指標和出水糞大腸菌群指標采取各種措施進行優化。
在廣州,強化原水巡查、嚴控生產過程衛生防護、動態調節余氯消毒、“智慧水務”云調度……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生產線已實施加蓋密封,并配套安裝除臭設備對生產線氣體收集處理后達標排放,各構建聯防聯控戰時布局,確保出水水質達標排放。污水處理廠區在疫情期間關閉出水口景觀瀑布等設備,將出水改為管道排放。
面對疫情,基于“源頭嚴控、末端嚴防、中間不擾動”原則,多地污水處理廠正不斷牢筑嚴控“屏障” ,助力打贏疫情阻擊戰 。除了上述舉措外,在眾多專家看來,“如出現特殊情況需要大量投放量,可以在污水處理工藝后使用活性炭等方式,增加脫氯環節,必須確保終外排水穩定達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