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有序復工成為近期的主旋律。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紛紛開始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吹響企業復工復產集結號。
為幫助廣大中小企業堅定信心,渡過難關,日前工信部印發《關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幫助中小企業復工復產共渡難關有關工作的通知》,共計20條措施,圍繞全力保障企業有序復工復產、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財政扶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扶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創新支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企業的公共服務、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六大方面。《通知》指出,為強化復工復產要素保障,“推動有關單位對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用電、用水、用氣,實施階段性緩繳費用,緩繳期間實行‘欠費不停供’措施。”
多地臨時下調工業用水價格
在新冠肺炎疫情剛開始爬坡的階段,為避免人口流動帶來的感染風險,并同時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各地的公用事業單位就開始實施對居民生活用水、用氣,實行“欠費不停供”的措施,等疫情結束后幾個月內,再由居民補繳緩繳各項費用。
近日,這一舉措得到了升級。湖北、浙江、成都、蚌埠等地臨時下調用水價格,實施范圍多為工業用水,降幅均為10%,時長為2~6個月不等,旨在通過降低生產要素成本,助推中小企業快速回歸正常生產經營。而丹陽市則對所有用水戶采取20%的水費減免。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各地用水價格臨時下調情況一覽
來源:公開資料整理,如有遺漏或其他地區新政策出臺,歡迎留言補充。
除工業用水和生產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以外,蚌埠市也對居民用水的第一階梯水量進行了調整,由每戶每月15立方米增加到20立方米。由于疫情期間,大家都更傾向于待在家中,居民用水量會有所上升,容易進入第二階梯水量,此舉意在降低居民的水費開支,減輕居民的生活負擔。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城市中,大部分用水價格下調指的是用戶終端價格下調,既包含供水價格、也包含污水處理費和其他費用。少部分是僅自來水價格下調,污水處理費不做變化。
各地政策詳覽
2月5日
浙江制定了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 17條政策意見,明確指出要進一步降低小微企業的用電、用氣、物流等成本。其中,工業用電價格將根據國家政策進行及時的調整,工業用水價格、天然氣價格均要下調10%,期限是三個月。
2月6日
成都市人民政府印發《有效應對疫情穩定經濟運行20條政策措施》,為降低企業用水用能負擔,鼓勵水、電、氣、網絡等經營企業對困難企業緩收相關費用,批發業、零售業、餐飲業、住宿業單位2020年2、3月份用氣用水價格,按現行政策的90%結算。很快,成都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向廣大客戶表示,將嚴格落實這一政策措施,積極調整系統,詳細進展將發布后續公告和通知。
2月9日
湖北省印發了《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支持中小微企業共渡難關有關政策措施的通知》,為降低生產成本,減輕企業負擔,工業用水價格、用天然氣價格均下調10%,期限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
2月10日
廣西發改委發布《關于臨時降低部分行業用水價格有關事項的通知》,自2月到6月,對自治區內工業、經營服務用水實行臨時降價,降價幅度為非居民用水價格(不含污水處理費)的10%。其中,工業用水包括從事工業性產品生產用水、農產品加工和建筑用水,經營服務用水包括為客戶提供商業性、金融性、服務性等有償服務用水。各市、縣發展改革委(局)具體組織實施,可統籌考慮當地供水企業的經營狀況抓好落實,但不得低于本文件明確的范圍和幅度。
2月11日
蚌埠市為促進經濟發展,降低中小微企業用氣、用水等成本,工業用水價格、用天然氣價格均下調10%,期限為3個月;生產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用水用氣價格下調 10%,期限為3個月(2020年2月、3月、4月)。
2月12日
丹陽市政府為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全市企業生產經營和群眾生活造成的影響,促發展,惠民生,決定對疫情期間水費實行減收優惠,減收時間為2020年2月份、3月份;減收對象為全市由丹陽供水的自來水用戶;減收標準為按實際抄見水量的80%收取。
對供水企業的影響取決于城市的用水結構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各行各業都涌現出負重前行的身影,供水人也不例外,他們堅守崗位、始終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同舟共濟、戮力同心,堅持“疫情防控”“供水生產”兩手抓,確保供水生產安全穩定、供水服務便捷優質。在接到政府部門臨時下調用水價格的通知后,多家供水企業均表示十分理解,愿意積極配合,通過實際行動支持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
對部分用水實行臨時降價,是堅決打贏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統籌抓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的要求。同時,臨時下調價格也是降本減負的表現之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尤其是對于受影響嚴重的行業和區域,意在通過要素成本的減法,換取企業發展的加法和市場活力的乘法。
由于公用事業天生具有良好的公益屬性和社會屬性,在特殊時期,自身的經營屬性排在了相對靠后的位置;為了減輕中小企業的負擔,為了促進經濟的穩步恢復,充分展現出以大局為重的責任意識和行業擔當。不過,我們也應該看看事情的另一面——自來水公司也是企業,在疫情和新政雙重壓力下,他們的實際經營和運轉情況也不是很樂觀。
首先,不妨來估算一下,工業用水價格降低10%的幾個月里,會給供水企業帶來多大影響。
假設一個城市,售水量是100萬噸/天,工業用水用戶占總用戶的50%,工業用水價格為3元,那么三個月(90天)將減少營收3×10%×100×50%×90 = 1350萬元。該城市的綜合水價假設為2.6元,計算得出全年營收約為94900萬元。減少的營收占全年總營收的1.4%。為了證實這一估算結果,E20供水研究中心也在第一時間調研了相關供水企業,對于受影響較大的地區,全年營收可能會減少1%~2%。
這只考慮了單價下調的部分,其實,售水量的下降是更為顯著的因素。春節假期之后,受推遲復工的影響,很多工業企業和經營業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的生產運行,對于工業用水占比較大的城市來說,售水量的下降就會比較明顯。據了解,部分地區單月售水量環比去年下降了20%。上半年各地售水量的終變化需等待疫情完全結束之后,再進行統計結算。因此,受影響的程度,取決于下調范圍行業的售水量占比。
四大建議保障臨時調價沒有“后遺癥”
昨天,珠海水控集團發出的一則公告讓人心酸,“集團自籌的防疫物資存量已經告急,市場采購面臨貨源緊缺等種種困難,現向社會多方籌集防護服、護目鏡、口罩、手套等抗疫物資”。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很多員工身處一線,防控物資消耗很大,沒有得到及時的補充。再加上很多供水企業并沒有被納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全國性名單+地方性名單,對疫情防控物資保障有重要作用的重要醫用物資、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因此面臨經營受困、輿論環境、物資匱乏的多重壓力。
近幾日,各地陸續出臺臨時下調用水價格的通知,E20供水研究中心根據調研情況,提供以下建議供業界參考:
第一、供水企業應積極配合,及時調整營收系統,做好數據信息的收集統計。一方面,供水企業迅速落實臨時價格下調政策,對于實操過程中有爭議的問題積極與主管部門溝通協商。另一方面,需做好相關行業企業的基礎數據收集、統計和分析,包括用水量、售水量同比、環比的變化情況。這也對供水企業的智慧化、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各地主管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臨時價格調整政策及細則,出臺前征求供水企業的意見,并做好宣傳解釋,不可盲目照搬其他省市的做法。各地經充分調研評估后,結合當地的產業結構和用水結構,對受影響較為嚴重的行業,如餐飲業、零售業,可采取臨時價格下調,在此之前與供水企業充分溝通。并進一步出臺文件細則,對操作層面可能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比如確認、核實下調企業名單,界定混合用水中哪一部分屬于下調范圍內等。
第三、各地發改和工信部門可根據所在地區抗疫工作的開展情況,考慮將供水企業納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名單。自來水作為生活必需品,那么供水企業是否也應算做生活必需品生產企業,提供必要的醫療防護物資支持或資金支持等。
第四,如決定采取臨時價格下調,建議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后給予一定的補貼支持或政策支持。同屬公用行業保障民生的供電,在臨時調整價格后,多有兩級財政補貼。例如湖北,企業注冊所在地政府按銷售目錄電價中電度電價的30%給予電費補貼,省財政按地方政府實際補貼額的50%給予補助。供氣,也可能有省級燃氣公司給予一定補貼。因此,建議在疫情結束后,并且受影響的行業和企業恢復正常后,根據供水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進行測算,給予一定的補貼或財稅方面的優惠支持;或者納入下一輪水價調整考慮范圍內,按計劃做好水價調整工作,以保障城鄉供水安全。
緊急關頭,不負使命、迎難而上;
決戰之后,策勛飲至、笑問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