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排查識別、制定方案、治理工程、效果評估、長效管理,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有了新一輪“路線圖”。日前,生態環境部辦公廳正式發布《關于印發<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試行)>的通知》(環辦土壤函〔2019〕826號)。
更早之前,2019年7月《關于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的指導意見》正式落地的同時,吹響了農村黑臭水體的治理號角。緊接著,九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采取控源截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水體凈化等綜合措施恢復水生態。自此,備受關注的黑臭水體治理,不僅于城市而言。
既要集中力量精準攻堅,又要奔著“長制久清”,《工作指南》又將為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帶來怎樣的新氣象?
查“家底”
治理農村黑臭水體,首先要組織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識別工作。
盡管近年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力度愈發強勁、整治效果逐步體現,但農村黑臭水體難題依然嚴峻。當前,我國農村黑臭水體底數不清,分布面廣,相對城市黑臭水體集中、連片分布,農村黑臭水體則比較分散。對于黑臭水體的定義,《工作指南》明確如果某水體存在異味、顏色明顯異常任意一種情況,即視為黑臭水體。
具體來看,當開展公眾評議有困難時,通過水質監測判定是否黑臭。水質監測指標包括透明度、溶解氧、氨氮3 項指標。具體數值為透明度低于25cm、溶解氧低于2mg/L、氨氮大于15mg/L。對西北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等區域含泥沙量較大的水體,當只有透明度指標不達標時,不判定為黑臭水體。
在實地調查和環境監測基礎上,確定污染源和污染狀況。污染源排查方面兼顧點源和面源,前者強化包括排污口情況,以及相應指標的時間、空間變化特征。后者則將根據區域和季節性變化特征,覆蓋土地利用類型及面積、施肥量、畜禽養殖類型及其污染治理情況、河面及岸邊垃圾堆放情況等。
治“頑疾”
治理農村黑臭水體問題需要從整體規劃,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進行頂層設計和規劃。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水體凈化”的基本技術路線具體實施,其中,控源截污和內源治理是選擇其他技術類型的基礎與前提。并在綜合分析黑臭水體污染成因的基礎上,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體凈化等措施,對農村黑臭水體進行綜合治理。但一個愈發明顯的特征就是,合理選擇適用的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技術和設施設備,注重實效,不搞一刀切。
在控源截污方面,農村生活污水要全面截污進入污水管,不能直接排入周邊河道溝渠。以房前屋后河塘溝渠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黑臭水體為重點,狠抓污水垃圾、畜禽糞污、農業面源和內源污染治理。離城鎮生活污水管網較遠、人口密集且不具備利用條件的村莊,可建設集中處理設施實現達標排放。人口較少、地形地勢復雜的村莊,以衛生廁所改造為重點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
而在工業廢水治理方面,淘汰污染嚴重和落后的生產項目、工藝、設備,防止“高耗水、高污染”項目在農村地區死灰復燃。引導企業適當集中入園區,完善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以縣級行政區為基本單元,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明確黑臭水體名稱、地理位置、污染成因和治理范圍等,建立名冊臺賬。對于黑臭已基本消除,但生態自凈能力相對較弱的農村水體,酌情開展生態修復工程建設,確保治理工程長效運行。
未來1年內,根據各地農村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污染成因、前期工作基礎等方面,篩選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試點示范縣30—50個。業界預測,《工作指南》對我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提出了基本原則以及保障措施等,有利于推動全國農村黑臭水體治理需求的加速釋放。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