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水網水質水量聯合調度平臺技術導則》及《基于移動或固定式浮標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技術規范》第二次討論會于11月22日在杭州白馬湖建國飯店召開。
參會代表合影
會議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主辦,青島中質脫鹽質量檢測有限公司承辦,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南京河海智慧水利研究院、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哈工大(威海)船海光電裝備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湖泊環境研究所等單位聯合支持。
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專業委員會鄧瑞德理事長
來自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專業委員會,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燕山大學等相關單位的領導、專家以及來自水環境集團、珠海云洲、中船重工七一五所、等業內與企業的技術骨干二十余人參與了本次討論會。
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水生態室副主任王建國
上午的《區域水網水質水量聯合調度平臺技術導則》標準討論會議由珠江水利委員會珠江水利科學研究院水生態室副主任王建國主持。首先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專業委員會鄧瑞德理事長進行了開幕致辭。
鄧瑞德理事長表示,水資源的開發、配置、節約、保護和管理對國家與人民都是大事,標準作為水資源調度的技術支撐,對于行業技術水平的提升以及調度行為本身的規范化管理都具有重要意義。制定好的標準,為不同部門、不同工作環節之間的相互配合提供指導,盡快解決標準的缺失問題是當前工作的重點。希望在座專家本著“有用、能用、好用”的原則,在保質保量的基礎上加快編制進度,爭取標準早日實施。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工劉業森博士
隨后,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環境所高工劉業森博士代表標準主筆團隊進行了標準編制工作情況匯報。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工張晶博士
標準討論環節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環境所高工張晶博士主持。與會專家與企業代表由場景需求和實際情況出發,對標準的范圍、格式等內容進行了深入廣泛的探討,并對標準制定的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了安排和確認。
下午對《基于移動或固定式浮標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技術規范》標準進行了討論。會議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環境所高工曹峰博士主持。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工曹峰博士
首先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高工曹峰博士代表標準主筆團隊對《基于移動或固定式浮標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技術規范》標準進行了編制工作情況匯報并主持標準討論環節。標準主筆團隊就標準的編制工作情況一一進行解答,并對標準制定的下一步工作計劃進行了安排和確認。與會代表就標準相關技術參數、場景需求和實際情況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及建議。
后,由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水環境工程技術與裝備專業委員會鄧瑞德理事長進行了總結講話。鄧瑞德理事長表示,本次兩項標準討論會作為2019水環境大會的平行標準討論會之一,為參會企業提供了一次難得的了解標準化工作,參與標準制定工作的機會。鄧理事長指出,標準編制是公益性的活動,對于行業發展、科技進步具有積極深遠的影響。希望在座專家在會后繼續保持交流溝通,標準編制團隊盡快整理意見,修改完成。希望在不遠的將來有更多企業加入到隊伍中來。
討論會會場
水是基礎性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近年來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導下,水資源工作者在水資源的開發、配置、節約、保護和管理,維護健康水生態、保障國家水安全方面展開了積極探索。將大數據與云技術引入水資源調度工作流程,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于繼續提升水資源工作者的資源管理能力與質量把控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
本文系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