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護數億人“水缸子”,飲用水水源地至關重要。
飲用水水源地整治行動,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七大標志性戰役之一。受工農業生產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居住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工業排污口與飲用水源相鄰等問題都成了水源地的定時炸彈。水源地環境問題可謂形勢嚴峻。水源地保衛戰正式打響之前,生態環境部曾數次對水源地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了摸底,終鎖定了1586個水源地的逾6206個問題。
歷經3次修改,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水污染防治法》重要的變化之一是強化了對飲用水安全的保障。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亦曾多次強調,飲用水水源地要當成重中之重,緊盯不放,一抓到底,要切實消除各類水源地環境安全隱患。
大考在即 答卷如何
而事實上,這場治水攻堅戰開始得更早。2016年5月,我國飲用水源地環境違法問題清理整治“發令槍”在長江經濟帶打響。此后不到兩年的時間里,長江經濟帶地級以上城市319個飲用水源地清理出的490個違法問題被逐一整治銷號。隨即,一場從長江流域向全國縱深推進的水源地整治攻堅行動就此拉開序幕。
這意味著,近1600個水源地要在2018年年底交出整改合格的答卷。而這也是飲用水水源地第一次迎來如此規模的專項環境整治。來自生態環境部的一組數據顯示,2018年近1600個水源地逾6206個問題問題整改完成率達99.9%。與生態環境部8月份通報的情況相比,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完成整治的問題個數增加了近500個,完成率從81.25%提高到96.89%。
按照國務院批準的污染防治攻堅戰中的水源地保衛戰目標,在2018年已完成長江經濟帶11省份縣級及以上水源地整治的基礎上,2019年底,所有縣級及以上城市完成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整治。業界預測,屆時將消除水源地環境風險隱患超過10000個。而這,更是一個量多面廣的工作。
今年的整治工作已經進入“倒計時”,距年底前完成縣級飲用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已不到三個月時間。截至今年10月13日,已完成3515個問題的整治,完成比例達到97%。從地市看,今年涉及的156個地市中,已有116個地市完成水源地整治任務,占城市總數的70%以上。這其中,北京、河北、山西、吉林、福建、西藏、寧夏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8個省份完成今年水源地整治任務。
精準專攻“硬骨頭”
另據當日統計數據,在未完成任務的40個地市中廣東、廣西、遼寧、海南整治任務相對較重。諸如更換取水口、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設施建設、跨區域的保護區調整等“硬骨頭”亟待針對性施策。尤其是“農村飲用水由于取水的地點比較分散,集中供水的情況比較少,有時候監測工作無法及時跟上,容易出現問題。”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說道。如若上游污染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又沒有替代水源,水源地水質反彈也就是沒有辦法的事情了。
越到后面,剩下的“硬骨頭”就越難啃。比時間賬更難還的是,有的違法項目在水污染防治法實施之前就已經存在,有的存在時間甚至數十年之久。業內認為,水源保護是水污染控制安全、成本低的關口,水源地一旦受到污染,后續處理要付出高昂的成本才能保障飲用水安全。“一些地方有關部門參與了飲用水水源地的調整,但是飲用水水源地調整完后還是需要嚴格保護,不能放松管理。”
在近日由生態環境部召集的一次立軍令狀式的視頻會上,有10位地方政府負責人分別用3分鐘發言,承諾按期完成水源地整治。針對這一突出問題,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強調,將研究建立與檢察機關等部門的協調聯動機制,加快推動水源地違法問題整治中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繼續做好沒有進行整治的20個省市的縣級水源地的劃(定)、立(標)、治(理)工作,并著手開展鄉鎮一級的水源地(問題)整治工作。
延續“精準調度,逐一銷號”機制,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緊盯重點問題,加強分類指導,精準施策,確保水源地保護攻堅戰取得扎實成效。將尚未完成整治的問題交辦地方政府并納入今年下半年的第二階段統籌強化監督,進一步壓實地方黨委政府主體責任,推動完成整治任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