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遭遇了外部環境嚴峻、資金鏈趨緊雙重大考,過去一年里的民營經濟仍交出了一份搶眼成績單。8月22日,全國工商聯正式公布了“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名單。榜單顯示,分別為連續四年登頂的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蘇寧控股集團。
一個明顯的特征是,從百億級上升到千億級體量,2019中國民營企業500強入圍門檻再創新高。公開數據顯示,入圍門檻達185.86億元,對比2018年的156.84億元增加了29.02億元,較之四年前已經上升83%。另一個特征則是“含金量”大幅提升。另據《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2019民企500強”的研發人員占比、研發強度兩項指標整體均呈上漲趨勢。”
兩大變化也折射出民營企業在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上的逆勢突圍。從行業來看,精耕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的環嘉集團有限公司以3914517(萬元)營收額位居第204位。該榜單按照企業上一年的年營業收入總額降序排列產生的,2019年榜單是以2018年企業營業收入為依據。這也是此份榜單中的為數不多的環保企業。
是的,“沒錢了”
環保,近乎與改革開放一路同行。
規模上的“大”并不等同于實力上的“強”,對環保民營企業亦是如此。環保產業以民企為主,占比超過九成。近年來,環保企業在建工程項目合同金額不斷增大,資金投入相應增加,多數企業依靠負債規模持續擴張。直至2018年,不少環保企業開始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危機。由于涉及的大型骨干企業、上市公司多,且多處于行業上游,隨時而來的效應已經開始通過產業鏈蔓延。
如今看來,環保行業的這個“冬天”,真的有點冷。一個典型的問題就是,企業經營性現金流的增長,趕不上營收和利潤的增速,現金回流成為環保行業的一大痛點。如若說去產能大勢下,環保PPP項目整合潮帶來了環保民營企業的“寒冬”,那么由此而來的強監管金融環境應收賬款回款難,則促成了資金鏈普遍承壓的“后一根稻草”。“應付賬款拖欠導致環保企業財務負擔沉重,降低了企業償付能力,財務風險增加。”環境商會秘書長馬輝曾指出。
環保行業信用等級遭遇金融機構的隱性下調,企業再融資壓力普遍加大。值此背景企業只能墊付流動資金以維持環境基礎設施的正常運轉,財務成本升高,特別是中小型企業融資成本增高。當前,環保融資成本已遠高于行業平均收益。特別是民營環保企業,資金成本始終高位運行。目前國有企業貸款成本為3%—5%,大型民營企業貸款成本為7%—10%,中小民營企業貸款成本為12%—15%。
前述形勢或將延續至2019年。截至2019年上半年,環保行業營收略有改善,但板塊持倉仍處低位。在光大證券看來,2019年行業情況仍然不太樂觀,具體則表現為“民營企業質押率較高+現金流情況不理想”。
下半年往哪兒走
“創新不是往前走,而是要往回走,回到根本的東西。”對于在夾縫中求存的環保民營企業而言,亦是如此。
以工程類項目為主要形式的“重資產”屬性,不僅決定了環保行業兼具政策公益性也更為急迫地需要資金周轉。通常來看,環保項目一般周期都在20年左右,占用資金大,回報周期長。加之環保企業抵質押物相對缺乏等自身特點,以及近年來高杠桿率擴張,成為銀行嚴控風險的重點行業。
2018年11月底,針對民營企業股權質押、債務風險等問題的政策解決方案密集發布,包括中央及地方政府、市場機構、國有資本和社會資金陸續進入環保市場。截止2019年8月,已有超過15起國資意向或已經入股民營上市環保企業的案例發生。另據行業媒體報道,從2018年初至今,神霧集團、盛運環保、東方園林、天翔環境、凱迪生態、中金環境、美晨生態等多家民營上市環保企業向國企、央企出售或擬出售股權。
站在新的起點,新的游戲規則也正在形成。進入2019年,不乏實力雄厚的國資入股環保產業,其中包括中國電建、葛洲壩、三峽集團等。而在國資入場后,環保市場的格局或許有所改變。即長江大保護、“無廢城市”建設、垃圾強制分類等生態環境行動正在開展,單個環保企業已難以滿足大區域時代的項目需求。
這也意味著,2019年下半年環保產業有望迎來久違的布局熱潮。國內主流媒體認為,經過2-3年的格局重塑,未來行業格局將形成國企央企主導投資、民企專注細分市場技術的新格局。如若雙方優勢互補,也是接通資本無縫銜接環境治理技術、項目管理經驗的一手好棋。但無論風云如何變幻,環保企業應找準市場定位,回歸到環保裝備設施、環境監測,污染物治理和處理等環保服務的本質上,用效益說話。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