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氣排污企業有了新定調:鼓勵“先進”、鞭策“后進”。
2019年,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收官年,高耗能工業超低排放升級改造勢在必行。與此前高壓態勢稍顯不同的是,我國將更加精確地對高耗能產業進行停限產調節。《關于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已于近日下發至7省(市)。
按級定制限停產方案
在2019年冬季重污染應對時不需采取限產或停產等減排措施。此次《意見》明確提出針對不同行業提出“定制版”減排舉措:重點行業按照績效分級管控;非重點則鼓勵差異化減排。原則上,A級企業在重污染期間不作為減排重點,并減少監督檢查頻次。A級企業,即全面達到超低排放。而從國家層面提出分類限產,對不同環保水平的企業實施“差別化管理”,尚屬首次。
15個行業明確了績效分級指標,供各地制定分級管控措施時參考。“一廠一策”實施方案包含企業基本情況、主要生產工藝流程、主要涉氣產排污環節及污染物排放情況(含重型運輸車輛及非道路移動機械),并載明不同級別預警下的應急減排措施,明確具體停產的生產線、工藝環節和各類減排措施的關鍵性指標。涉及居民供暖的鋼鐵、焦化、水泥等企業,應提前做好熱源替代方案或優先實施“氣代煤、電代煤”,確保溫暖過冬。難以替代的,逐一核算大允許生產負荷,實施“以熱定產”。
在7月召開的生態環境部例行發布會上,生態環境發言人劉友賓就曾透露,生態環境部正在制定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技術指南,擬按照工藝裝備、有組織排放限值、無組織控制措施、運輸方式等環保績效水平,將企業分為A、B、C三類。其中,A級企業少限或不限,在今年冬季重污染應對時不需采取限產或停產等減排措施;C級企業多限,各級之間減排措施拉開差距。
禁止“一刀切”道阻且長
另一個利好的消息則源于,現在實施分類限產,或許意味著環保限產“一刀切”將退出江湖。“今冬生態環境部不會統一組織對工業領域包括鋼企進行限產或停產”。也就是說,在今年冬季重污染期間,企業可以正常生產,不再受停限產的影響。在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區域、汾渭平原等環保重點區域,根據不同天氣條件,根據等級采取不同的停限產措施。地方對冬季工業企業生產有明確規定的,按照地方法規執行。
環保重點區域高耗能行業企業將在采取采暖季錯峰生產、執行階段性限產的同時,啟動應急減排預警。以鋼鐵行業為例,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鋼鐵企業,將其納入秋冬季錯峰生產及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停限產豁免清單,而對未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保留鋼鐵企業一律停產整治。即使因為不可控因素喊停,也得盡量留足時間,出臺對應舉措,讓符合條件的企業可以妥善應對。
也就是,能否達到超低排放成了鋼鐵、焦化、鑄造、玻璃、石化等15個行業正常生產經營的關鍵。在行業內,目前能夠全面達到超低排放要求的企業并不多見,僅鋼鐵產能估計在30%左右。但事實上,很多鋼企在落實超低排放改造中頗有隱憂。不僅源于風險承受,亦有成本把控及對效益的預測。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未來環保治理力度只會嚴不會松。實施分類限產,并不意味著環保監管上寬、松、軟。為切實破局“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難題,《意見》要求對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執行不到位、重點行業涉及企業未納入減排清單且正常生產等問題,將統籌納入重點區域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量化問責。
要讓達到超低排放標準的企業嘗到“甜頭”,絕不能劣幣驅逐良幣,這也是進行上述高耗能重點行業企業分級的關鍵所在。同時進一步助推樹立標桿企業,推動行業治理水平提升,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公平競爭環境,促進重點行業高質量發展。加強治理精準化,在政策制定、執行過程中,應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充分考慮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的差異特點,避免野蠻式、強硬式推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