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這標志著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即將啟動。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有關環保督察的相關情況。
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情況
2015年12月31日至2016年2月4日,中央環保督察試點在河北展開。大約兩年時間,督察實現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覆蓋。2018年起,又對其中20個省份進行了督察“回頭看”,近期集中反饋督察意見的就是第二批“回頭看”的10個省份。
2019年5月15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遼寧省反饋“回頭看”及專項督察情況,第二批“回頭看”反饋工作結束。這也標志著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全部完成。
“第一輪督察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2018年5月和10月,分兩批對全國20個省(區)開展“回頭看”。兩批“回頭看”共計受理群眾舉報96755件,合并重復舉報后向地方轉辦75781件。截至12月20日,絕大多數群眾舉報已辦結,其中,責令整改43486家;立案處罰11286家,罰款10.2億元;立案偵查778件,行政和刑事拘留722人;約談5787人,問責8644人,直接推動解決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7萬余件。”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劉長根介紹。
從2016年至2017年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實現對全國31省(區、市)全覆蓋,到2018年開展對河北等20省(區)的‘回頭看’及專項督察,再加上今年即將啟動的第二輪環保督察,可見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有計劃、有目標、有效率地切實監管并解決我國的生態環境問題。
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新亮點
從6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中我們可以看出,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督察對象更廣泛、范圍更廣、強度更大、要求也更加嚴格。
其中在《規定》總則的第二條指出,中央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設立專職督察機構,對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以及有關中央企業等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除中央要求督察的單位外,承擔重要生態環境保護職責的國務院有關部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有關中央企業,也是此次督察的對象。
第二批環保督察的組織機構及人員中,《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指出,成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組織協調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組成部門包括中央辦公廳、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國務院辦公廳、司法部、生態環境部、審計署和高人民檢察院等。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設在生態環境部,負責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承擔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具體組織實施工作。
“第二輪督察將繼續探索創新督察方法,加大衛星遙感、紅外識別、無人機、大數據等技術應用。此外,將緊盯督察整改落實,針對重點問題咬住不放,不徹底解決絕不松手。”劉長根表示。
《規定》中還明確表示,被督察對象及其工作人員采取集中停工停產停業等“一刀切”方式應對督察的,將給予批評教育、組織處理或者黨紀處分、政務處分。
新一輪環保督察將會帶來哪些新變化
新一輪環保督察即將來襲,必定給環保市場帶來不小波動。
此次督察將倒逼污染企業加快污染減排、加快產業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步伐;那些憑借低價搶占市場的散亂污企業將會停產停工,甚至被淘汰出局;全國各省市的相關企業將在環保方面加大投入,相關產品設備價格將會隨之上漲;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等方面,過去整改不力的問題將會被逐步解決;環保制度建設、環保日常管理,環保整改等方面將會逐步完善;環保市場的機遇將進一步加速釋放。
此外,各企事業單位的環保意識和守法意識也將在中央環保督察的推動和群眾的監督下不斷增強,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新一輪督察,對于相關環保企業來說,機遇與挑戰并存,若想在這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必須將技術創新作為核心動力,加大對重點共性技術和應用技術的投入力度,同時更加注重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等的技術合作,加快產學研結合。
《孟子》中說:“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取之有時,用之有度。相信在國家相關部門的帶動下,我國未來的生態環境定會向穩健成熟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