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2日上午,“第十七屆中國環保展覽會(CIEPEC 2019)”在京開幕。同期舉行的2019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主論壇上,近20位環保行業政產學研代表,圍繞環保產業創新發展的政策環境、技術需求、創新戰略等話題,與數百位參會者分享信息和觀點,探討行業創新發展的方向和挑戰。
2019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主論壇現場
本次大會由生態環境部、北京市政府、中國商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江蘇鹽城環保科技城,以及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等行業協會共同支持,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主辦,北京國環萊茵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2019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主論壇現場
政策、金融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正當時
綠色產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和手段。近年來,國家明確提出要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為落實這一要求,各部門出臺一系列綠色產業扶持政策,推動我國綠色產業呈現快速、集聚發展的特征。今年2月,我國正式出臺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進一步規范引導綠色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上午的主旨報告環節,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環保處副調研員馬維晨首先就這一目錄的制定背景、原則、重要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
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環保處副調研員馬維晨
他表示,我國節能環保產業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領域不斷擴展,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同時,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當前,相比于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產業還屬于典型的法規驅動型、政策主導型產業,社會效益好、經濟效益差;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缺乏基礎性、開拓性、顛覆性技術,部分關鍵設備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市場秩序不規范,市場競爭不充分,企業和技術良莠不齊 ,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突出。
下一步圍繞綠色產業目錄的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繼續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凝聚共識、有的放矢,指導各部門、團體、社會組織等更好服務綠色產業發展;二是有序引入社會中介組織開展相關服務,以目錄為標準定期進行檢查;三是根據國家重大任務、資源環境狀況、產業發展情況、技術進步等因素,對目錄進行適時調整和修訂,聚焦對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產業。同時將進一步加強國內經驗交流,推動建立相關綠色標準之間的互認機制。
工業是資源能源消耗的大戶,同時也是綠色發展的核心領域之一。在科技變革和綠色制造競爭的大背景下,必須加強頂層設計,加快推動技術創新,發展綠色經濟、培育綠色品牌,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此,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調研員慕穎介紹了近年來我國在加快推行綠色制造方面的工作。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調研員慕穎
她表示,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綠色發展的主戰場,環保產業為制造業健康、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近年來,我國環保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環保產業的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梢灶A見的是,隨著公眾節能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以及在國家環境保護政策制度的約束和要求下,工業企業對先進適用環保技術裝備的需求也將進一步增強,環保技術支撐工業綠色發展的重要性也會越來越重要。
“希望大家群策群力,拓寬視野,放眼,積極發展高效、適用、可靠的綠色環保技術、裝備、工程,營造有利于環保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氛圍。推動工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慕穎說。
近年來,通過綠色金融推動綠色產業發展的中國實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顯著成果。國家開發銀行評審管理局貸委會專職委員盧漢文在發言中系統梳理了我國綠色金融的相關政策和實踐。
國家開發銀行評審管理局貸委會專職委員盧漢文
他表示,綠色金融是生態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在市場資源配置、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生產生活方式轉變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是早提出綠色金融的國家之一,發展不斷提速,政策體系持續完善,取得了矚目的成績,已經成為綠色金融的倡導者和者。去年,綠色金融為節能環保、生態環境等綠色產業發展提供了2.3萬億左右的資金。
當前,綠色金融還有巨大的提升發展空間,融資難、融資貴情況還普遍存在,還面臨如下挑戰:第一,投融資機制不健全,缺少成熟可行的商業模式。環境保護、生態修復更多依賴于財政。中小環保企業難以進入銀行的融資門檻。第二,國家生態環保政策的支持如何轉化成實實在在的項目現金流?環境成本的內部化、綠色效益如何體現等。第三,推動金融機構參與綠色金融約束和激勵機制,以及如何加大力度等。
環保產業創新需求大, 挑戰也大
環保產業的創新發展,社會各界早已形成共識,但如何推進,還面臨多方挑戰。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在報告中介紹說,圍繞環境科技創新的新形勢和新要求,“十三五”以來,國家在環??萍紕撔路矫孢M行了戰略部署調整。“總的目標是以改善環境質量、降低環境風險、構建安全生態體系為目標,圍繞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生態系統修復以及清潔生產、循環經濟等,圍繞創新鏈開展從基礎研究與技術研發的設計、一體化組織實施。”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副主任柯兵
他表示,通過一系列環境科技專項的部署和實施,突破了一批環境領域的重大前沿與核心關鍵技術,與先進水平差距逐步縮小 ,整體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為我國環境質量改善、環境風險控制等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但同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環境科技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突出表現在原創核心技術欠缺、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環境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低,從“研發-孵化-產出-應用”的產業鏈還沒有形成。下一步,環??萍及l展要注重從末端控制向源頭和全過程進行轉變,從單一介質控制向多介質耦合協同控制轉變。與此同時,積極開展跨學科、跨領域研究,充分吸納其他學科新發展成果,在環境領域發揮創新性、顛覆性作用。
隨后,工程院院士賀克斌的報告,則是生動闡述了大氣污染治理進程和科技支撐之間存在的強勁作用力。他提出,要鞏固治理成效,繼續打贏藍天保衛戰,還要進一步強化科技支撐。
工程院院士賀克斌
他表示,中國在大氣污染治理取得的成績是實實在在的,它來自于社會各界數十年持續努力,也是近幾十年環境科研成果累積效應不斷釋放的體現。
他同時指出,我國大氣治理進步巨大、成效顯著,但未來的挑戰也是巨大的。其中,污染物減排仍然是硬任務,需要我們在研判和支撐上實現差異化、精細化、動態化管理,這是對相關環境科技發展的新要求。怎么構建、應用大氣環境質量大數據平臺?怎么實現精準找霾、精準研算、精準調控、精準評估,不僅需要技術,還需要人。未來,大氣協同治理還將面對臭氧、PM2.5和VOCs減排,霾和碳的治理協同等挑戰,要到能源結構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綠色技術發展中找答案。
本文系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