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海洋大國。當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加,破壞生態事件時有發生。隨著陸上垃圾治理的意識覺醒,加大海洋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力度將提上日程,多個海域城市已經進行初步嘗試——“建立海上環衛制度”。
2019年5月12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提出“加快建立“海上環衛”制度”,中央頂層設計首次提出建立“海上環衛制度”。
除此之外,2017年2月20日發布的《廈門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2018年8月3日發布的《澄邁縣“灣長制”工作方案》、2018年8月22日發布的《天津市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三年作戰計劃(2018—2020 年)》、2019年5月20日公布的《大連海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也先后提出“建立海上環衛制度”。
隨著多個海域城市嘗試建立“海上環衛制度”,預示著海域環衛市場開放漸行漸近。根據2012版《中國海洋統計年鑒》,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萬km,包括9個沿海省(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海南)、1個自治區(廣西)、2個直轄市(上海、天津);53個沿海城市、242個沿海區縣,廣闊海疆將成為環衛企業、優勢大型環衛企業開疆拓土的新戰場。
海域環衛市場將是不同于傳統陸上環衛市場的環衛新藍海,將是新理念、新裝備、新模式主導下的全新競爭形態。未雨綢繆早當先,及早研究,方能把握先機。
【廈門市】
名稱:《廈門市環境保護“十三五”規劃》
時間:2017-02-20
相關內容:推進九龍江上游垃圾攔截,減少九龍江沿岸入海垃圾;完善海上環衛機制,加快推進環衛碼頭選址建設,逐步擴大海上保潔范圍,加大沙灘保潔力度,減少海漂垃圾。到2020年海上保潔范圍爭取擴大到廈門所轄海域,實現海域、沙灘整潔的目標。
【澄邁縣】
名稱:澄邁縣“灣長制”工作方案
時間:2018-08-03
相關內容:制定《澄邁縣海上環衛制度》,嚴格落實海上環衛機制,打造清潔岸灘海面。禁止港口碼頭、船舶等生產生活垃圾傾倒入海,海漂垃圾及時清理,海岸帶垃圾清除率100%,堤岸坡面保持清潔,無暴露垃圾,堤岸立面無吊掛雜物,恢復整潔優美的海灣環境。
【天津市】
名稱:《天津市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三年作戰計劃(2018—2020 年)》
時間:2018-08-22
相關內容:海洋垃圾污染防治行動。渤海沿岸高潮線向陸一側500米范圍內禁止生活垃圾堆放、填埋。規范生活垃圾收集裝置,清除現有生活垃圾堆放點和填埋場,嚴厲打擊向海洋傾倒垃圾的違法行為。實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建立“海上環衛”制度,按照陸海統籌、河海共治原則,針對主要入海河流和近岸海域,開展海洋垃圾綜合治理。2018年底前,全面建立500米凈岸、垃圾分類和“海上環衛”工作機制;2019 年底前,完成沿岸500米范圍內生活垃圾堆放點和填埋場清除,實施垃圾分類制度,具備海上垃圾打撈、處理處置、海漂垃圾路徑預測預報能力;2020年底前,實現近岸海域和入海河流垃圾常態化防治。
【海南省】
名稱: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海南)實施方案》
時間:2019-05-12
相關內容:出臺海南省藍色海灣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在全省各主要港口全面建立和推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監管聯單制度,港口所在地政府統籌規劃建設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著力加強船舶油污水、化學品洗艙水轉運處置能力建設,確保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與城市轉運、處置設施的有效銜接,強化船舶、港口和海水養殖等海上污染源防控。加快建立“海上環衛”制度,有效治理岸灘和近海海洋垃圾。
【大連市】
名稱:《大連海洋環境保護條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
時間:2019-05-20
相關內容:市及區(市)縣城市管理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城市規劃區內岸邊海域的環境衛生管理工作,建立臨海單位環境衛生管理責任區制度;指導臨海單位成立海上環衛隊伍,定期打撈、處理處置臨海單位責任區內生活垃圾和廢棄物。市城市管理主管部門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建立海上環衛工作機制,定期打撈、處理處置海洋垃圾和廢棄物。
原標題:海域環衛市場開放將近,多個海域城市嘗試建立“海上環衛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