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總體呈改善勢頭,一些地方出現水質惡化反彈的勢頭,部分重點湖庫水質下降。”這是源自2019年第一季度水環境達標滯后地區工作調度視頻會上的公開消息。
如若水質指標當中有一項達不到五類,那么整體水質就要被判為劣五類。顯然,這份2019年一季度水環境“成績單”并不盡如人意。具體來看,同一時期,全國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占到7成,同比增加近9%;劣于V類水體則相對降低了近4%,但仍有近6%亟待“摘帽”。而在重點湖庫方面,太湖、滇池水華程度高于2018年同期。
而要在未來1年內全面消除V劣類水體的長江流域與渤海入海河流國控斷面,同樣成為此次水質監測的重中之重。盡管有6個國控斷面退出劣Ⅴ類行列,但長江流域的治劣現狀仍較為嚴峻。根據生態環境部公開消息,湖北荊門的拖市等6個斷面水質仍為劣Ⅴ類,并新增了湖北宜昌1個劣Ⅴ類斷面。“隔壁”渤海入海河流中同樣新增6個劣V類國控斷面:分別位于遼寧、河北、山東三地。
對于消劣如同政治任務的長江流域而言,已上升為長江干流首要污染物的總磷超標不可不提。追根溯源,長江總磷污染來源如下圖所示。監測數據顯示,在過去兩年里,長江流域劣V類國控斷面中近50%的主要超標因子均為總磷。而在今年前四個月的5個劣V類國控斷面中,就有4個因總磷超標所致。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曾對此介紹,長江流域集中了全國近59%的“三磷”企業。
也就在2019年年初,生態環境部開展的8個專項行動其中之一,旨在從源頭上控制、通過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等綜合措施的“長江沿線‘三磷’企業排查整治行動”初步成型。爭取利用兩年左右時間,基本摸清“三磷”行業底數,涉及的污染面積既分散又集中。但究竟水體中的磷來源于哪,尚不能蓋棺定論。
根據上述行動要求,此次專項將以江蘇、湖北、湖南、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等7省市為重點,對長江流域的磷礦、磷化工企業、磷石膏庫企業水處理設施裝備開展排查整治。屆時,長江流域還將推動各地建立長效治理機制,有效緩解總磷污染。并對長江沿岸的排污口整治實行銷號制度,整治完成一個,銷號一個。
千里之外的渤海,則受困于氨氮或者化學需氧量超標。作為我國的半封閉型內海,此前的渤海已監測的重點入海排污口達標排放率甚至不足65%。也正基于此,下一步渤海治理將明確提升環境準入門檻,禁止和限制發展的涉水涉海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統籌開展“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淘汰不符合規定的落后生產工藝裝備。
部分地區消“劣”任務依然嚴峻。山西、吉林、廣東、廣西、陜西、甘肅等6省(區)優良水體和劣Ⅴ類水體比例與年度目標有一定差距。這其中,各有超過15個劣V類國控斷面的山西、遼寧兩地并列各省劣V類水體數量首位。可以預見的是,為加快完成水環境質量改善任務,一場治理路徑更為細化、監管力度更為嚴苛的“消劣”行動正逐步鋪展開來。僅以山西為例,涉及10個區市、31個縣的總投額高達62億元的治水任務已在路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