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2019年3月13日,河南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份環境新聞發布會。
6項內容:
當前河南省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河南省1、2月份環境空氣質量排名情況;
1至2月份全省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及污染防治攻堅調研工作開展情況;
今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主要措施;
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有關情況;
“千名專家進百縣幫萬企”綠色發展服務活動進展情況;
空氣質量:
1—2月,全省18個省轄市環境空氣PM10平均濃度為160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為12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為25.0%。受秋冬季不利氣候因素影響,治理難度不小。
與此同時,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薛崇林也表示,要認識到工作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比如:“兩高一資”項目偏多、汽車尾氣污染問題突出、“散亂污”企業監管等等。
1月份,省轄市空氣質量排名好的是商丘,縣(市、區)是商丘永城市;2月份,按照空氣質量及同比改善程度,省轄市空氣質量排名好的是駐馬店,縣(市、區)是信陽新縣。
應急管控和調研:
今年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期間,全省日均停產企業7000余家,限產企業11500余家,停工工地1800余家,不允許“一刀切”,實施差別化管理,完成超低排放企業改造的企業豁免錯峰生產。
2月下旬以來,省污染防治攻堅辦抽調200余人,分64個調研小組,分兩批對14個省轄市逐縣逐鄉開展污染防治攻堅調,重點圍繞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問題、工業污染排放、施工道路揚塵、散亂污企業、秸稈垃圾焚燒等13項內容,發現各類環境問題3980個。
2019年,河南省還將細化目標任務,強化攻堅措施。包括:
壓減煤炭消費總量1000萬噸;再關停小煤電機組150萬千瓦;傳輸通道城市城區、縣城和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分別達到90%、70%、40%,完成“雙替代”80萬戶;
壓減4.3米及以下焦化企業、年產30萬噸以下的合成氨企業產能,減少煤炭消費60%;全省范圍內完成35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拆改;
年內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
優化生態補償和考核獎懲細則,對連續三個月名的省轄市、排名前十名的縣(市)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的獎勵資金;
土壤污染防治:
目前全省已排查出疑似污染地塊379個、污染地塊28個。省人大已將出臺《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列入2019年立法調研計劃。
“千名專家進百縣幫萬企”綠色發展服務活動啟動,分階段實施:2月11日至4月30日,是深入調研、摸清底數階段;5月1日至6月30日,是科學論證、制訂方案階段;7月1日到今年年底,是全面實施、提質增效階段。
省、市、縣將分級分類組建專家團隊,重點解決全省重點行業企業污染防治和綠色發展面臨的普遍性問題和重點疑難問題。4月底前,河南省力爭在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網站上線信息發布平臺,以滿足服務對接需求。
附全文:
經省政府新聞辦批準,3月13日,省生態環境廳舉行3月份環境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新聞發言人、副廳長薛崇林致發布詞,主要發布6項內容:一是當前我省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二是我省1、2月份環境空氣質量排名情況;三是1至2月份全省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及污染防治攻堅調研工作開展情況;四是今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主要措施;五是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有關情況;六是“千名專家進百縣幫萬企”綠色發展服務活動進展情況。省環境保護宣傳教育中心主任焦萬益主持發布會。
一、當前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一)1—2月份環境空氣質量
1—2月,全省18個省轄市環境空氣PM10平均濃度為160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為12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為25.0%。
2月份,全省18個省轄市環境空氣PM10月均濃度為151微克/立方米,PM2.5月均濃度為121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為25.6%。
(二)進入秋冬季以來我省環境空氣質量狀況
秋冬季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的影響,我省環境空氣質量同比變差、壓力巨大。從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目標任務來看,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10日,我省PM2.5平均濃度為9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5%,全省18個省轄市均同比均不降反升,其中有8個城市上升幅度超過20%;今年以來截止到3月10,我省PM10、PM2.5平均濃度分別為153微克/立方米、11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1%、21.9%,污染反彈嚴重,完成秋冬季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的目標任務十分困難,形勢異常嚴峻。
由于惡劣的氣象氣候因素,京津冀及汾渭平原地區污染物濃度大面積同比不降反升,環境空氣質量嚴重惡化。我省通過污染管控、積極有效地應對重污染過程,使PM10和PM2.5濃度反彈幅度得到控制,在京津冀地區均達到正排第3的水平。但是,由于我省污染基數大,污染物本底濃度高,地理位置特殊,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嚴重,導致我省污染物濃度值高。
客觀上講,我省位于太行山、伏牛山脈以東,大別山以北,地理環境西高東低,受厄爾尼諾氣候影響,冷空氣活動較弱,高濕逆溫現象頻發,大氣污染擴散條件極差。秋冬季以來我省已經歷了13輪重污染天氣過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比例為17.4%,同比增加6.2個百分點,長的一次污染過程長達12天(2018年11月23日至12月4日),且每次重污染,我省均為周邊省份污染重,持續時間長,涉及城市多。據專家測算,秋冬季以來我省氣象氣候因素比去年同期惡化30%左右,導致我省污染程度為嚴重,大大拉高我省PM2.5濃度值,大幅減少了優良天數,對我省完成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造成嚴重影響。
主觀上分析,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我省結構性污染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的“兩高一資”項目偏多,污染物排放量大;建筑施工和道路揚塵管控還不夠到位,導致PM10濃度居高不下;機動車保有量大,地處中原,過境車輛尤其是大型柴油貨車多,汽車尾氣污染問題突出;“散亂污”企業仍未根治,一些地方環境監管還存在不到位的問題等。上述主客觀原因,決定了我省完成國家下達的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任務艱巨、壓力巨大,在藍天保衛戰行動中需要比其他省份付出加倍的努力。
二、我省環境空氣質量排名情況。
為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滿足社會公眾環境質量知情權,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今年,我們修訂完善了《河南省環境空氣質量月排名暨獎懲辦法(修訂)》。根據新修訂的月排名辦法規定,現將今年1月和2月份兩個月的排名情況公布如下。由于時間關系,這里我們僅公布市、縣級排名,關于鄉鎮的排名,請各位媒體朋友參考我們的“河南環境”微信公眾號發布的相關信息。
(一)1月份空氣質量排名
1.省轄市排名情況
由好到差的省轄市依次為:商丘、鶴壁、駐馬店、許昌、信陽、新鄉、漯河、周口、鄭州、開封、安陽、南陽、平頂山、焦作、濮陽、濟源、三門峽、洛陽。
2.縣(市、區)排名情況
由好到差前20名縣(市、區)依次為:商丘永城市,駐馬店確山縣,駐馬店泌陽縣,信陽固始縣,開封杞縣,駐馬店遂平縣,洛陽孟津縣,三門峽澠池縣,周口項城市,信陽新縣,周口西華縣,開封蘭考縣,新鄉鳳泉區,鄭州中牟縣,駐馬店上蔡縣,商丘柘城縣,開封祥符區,商丘夏邑縣,開封通許縣,駐馬店新蔡縣。
由好到差后20名的縣(市、區)依次為:許昌長葛市,南陽淅川縣,安陽林州市,三門峽陜州區,南陽鎮平縣,洛陽新安縣,焦作溫縣,平頂山葉縣,南陽內鄉縣,洛陽伊川縣,許昌建安區,許昌襄城縣,南陽西峽縣,許昌禹州市,三門峽靈寶市,鶴壁淇縣,鶴壁鶴山區,新鄉新鄉縣,漯河舞陽縣,平頂山魯山縣。
(二)2月份空氣質量排名
1.省轄市排名情況
按照空氣質量及同比改善程度,由好到差的省轄市依次為:駐馬店、信陽、商丘、南陽、周口、漯河、許昌、三門峽、平頂山、開封、鄭州、濟源、鶴壁、新鄉、安陽、洛陽、焦作、濮陽。
2.縣(市)排名情況
按照空氣質量及同比改善程度,由好到差前20名縣(市)依次為:信陽新縣、光山縣、固始縣,駐馬店新蔡縣,周口項城市,信陽息縣,洛陽欒川縣,駐馬店遂平縣,南陽鄧州市,駐馬店泌陽縣,洛陽嵩縣,信陽商城縣,南陽新野縣,周口沈丘縣,駐馬店正陽縣,平頂山汝州市,駐馬店平輿縣,信陽羅山縣,信陽淮濱縣,南陽唐河縣。
按照空氣質量及同比改善程度,由好到差后20名的縣(市)依次為:許昌襄城縣,焦作沁陽市,濮陽范縣,濮陽臺前縣,焦作溫縣,安陽湯陰縣,新鄉長垣縣,洛陽新安縣,濮陽清豐縣,鶴壁浚縣,焦作武陟縣,濮陽南樂縣,安陽滑縣,濮陽濮陽縣,安陽內黃縣,新鄉衛輝市,安陽林州市,新鄉輝縣,鶴壁鶴山區,開封祥符區。
三、今年以來污染防治攻堅調研工作及重污染天氣應急應對情況
(一)今年以來全省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情況。1月份以來,省攻堅辦先后發布重污染天氣預警響應通知4份,要求各地嚴格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密切關注環境空氣質量變化趨勢,管控期間全省日均停產企業7000余家,限產企業11500余家,停工工地1800余家,不允許“一刀切”,實施差別化管理,完成超低排放企業改造的企業豁免錯峰生產。重污染天氣管控期間,省污染防治攻堅辦組織業務骨干66人,由10名副廳級領導帶隊,組成18個暗訪組分別批次開展暗訪,核查各省市縣應急管控措施落實情況,發現一批工業企業違法排污、揚塵污染、露天焚燒及其他環境問題,實施了集中交辦,明確時限督促整改落實。
(二)污染防治攻堅調研工作情況。天不幫忙人需努力,為確保完成秋冬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幫助地方政府發現和解決一批環境突出問題,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2月下旬以來,省污染防治攻堅辦抽調全省生態環境督察能手、執法能手以及省生態環境廳相關人員200余人,分64個調研小組,分兩批對14個省轄市逐縣逐鄉開展污染防治攻堅調研。省人民檢察院專門抽調64名業務骨干參與現場調研,掌握環境違法第一手資料,發現嚴重環境違法案件將直接參與查辦,發起公益訴訟,震懾環境違法。調研工作重點圍繞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交辦問題、省委省政府督察交辦問題、省攻堅辦專項督辦問題、工業污染排放、施工道路揚塵、散亂污企業、秸稈垃圾焚燒等13項內容開展。在14個省轄市共發現各類環境問題3980個。其中,南陽市828個,商丘市503個,平頂山市398個,洛陽市287個,許昌市277個,三門峽市244個,安陽市244個,新鄉市244個,焦作市242個,鄭州市171個,開封市168個,濮陽市164個,濟源市109個,鶴壁市101個。省污染防治攻堅辦將采取公開交辦和下發專項督辦通知的方式督促各地予以整改。
四、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主要措施
2019年,是打好藍天保衛戰的關鍵之年。省污染防治攻堅辦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印發了《河南省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細化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分工,強化攻堅措施,一天也不耽誤、一刻也不放松,千方百計努力推進各項目標任務完成,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
一是加快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壓減煤炭消費總量1000萬噸,對2018年空氣質量排名后三位的駐馬店實施區域限批,對周口、許昌實施項目倍量替代;再關停小煤電機組150萬千瓦,推動鄭州、洛陽市建成區燃煤機組關停;積極構建全省清潔取暖體系,傳輸通道城市城區、縣城和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分別達到90%、70%、40%,完成“雙替代”80萬戶,各城市平原地區實現散煤清零。
二是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城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退城搬遷,制訂《河南省淘汰落后生產工藝產品目錄》,加快淘汰一批落后生產裝置;壓減4.3米及以下焦化企業、年產30萬噸以下的合成氨企業產能,減少煤炭消費60%;深化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管控和VOCs治理,全省鋼鐵、炭素、水泥、玻璃、焦化、電解鋁行業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全省范圍內完成35蒸噸/時及以下燃煤鍋爐拆改;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和小燃煤鍋爐動態清零。
三是加快交通運輸結構調整,大力推動鐵路專用線直通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強化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年內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嚴查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基本消除柴油車冒黑煙現象;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達標行動,劃定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禁用區,建立遠程監控系統,推進深度治理和淘汰更新;開展油品質量達標行動,建立完善成品油供應保障體系。
四是嚴格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加強預警研判,強化不利氣象條件下的應急應對工作,嚴格按照新修訂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停限產企業清單,按市縣、按行業落實具體區域、具體路段和具體單位及監管責任人,實施“一廠一策”“一企一策”,從嚴從高啟動預警響應,及時下達管控指令,大限度降低污染負荷、遏制污染反彈。
五是不斷創新強化制度保障。新修訂的《河南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暫行辦法》,將進一步夯實地方政府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優化生態補償和考核獎懲細則,加嚴獎懲措施,對連續三個月名的省轄市、排名前十名的縣(市)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的獎勵資金;對連續兩個月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后三名的省轄市政府公開約談其政府負責同志;對連續三個月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后三名的省轄市政府公開約談其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其中被約談省轄市排名后一名,其政府主要負責同志要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并作出整改承諾。對連續兩個月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后二十名的縣(市、區)政府公開約談其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對連續三個月環境空氣質量排名后二十名的縣(市、區)公開約談其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其中被約談縣(市、區)排名后十名的,其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通過新聞媒體向社會公開說明情況,并作出整改承諾。
六是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緊緊圍繞重點治污任務、重污染天氣應對、問題督促整改等方面強化日常環境執法監管,重點打擊企業違法生產、工地違規施工、機動車違規上路、黑加油站非法經營、散煤違規銷售、監測數據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對重大環境違法案件實行部門聯合執法,聯合掛牌督辦,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追究刑事責任。
五、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情況
2018年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土壤污染防治法,已于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法》是黨的十九大以來制定的首部生態環境領域法律,為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筑牢了法治根基。
《土壤法》頒布后,迅速組織貫徹落實。去年9月25日,原省環境保護廳、國土資源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聯合印發了《河南省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建立了污染地塊土壤環境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目前全省已排查出疑似污染地塊379個、污染地塊28個。省人大已將出臺《河南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列入2019年立法調研計劃,推進全省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化。
我省是人口大省、農業大省,也是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核心區,保護好土壤環境事關生態文明和美麗河南建設,事關人群群眾“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污染防治法剛剛實施,需要各級政府、有關部門、相關企業、人民群眾等全社會共同努力,積極參與,遵法守法。一要加大宣傳力度。對《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學習宣傳貫徹是當前一項重要工作,也請各級各大媒體積極參與宣傳,在全社會形成政府主導、企業關切、公眾參與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社會氛圍。二要積極推進實施。省污染防治攻堅辦將認真組織相關部門運用這一法律武器,依法履職盡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規劃、標準、普查、監測、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修復、效果評估、后期管理全鏈條工作機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三要嚴厲打擊違法。土壤法對政府、企業和公眾土壤污染防治的義務進行了明確,14個條款規定了不同情況下違法行為承擔的法律責任。2019年將嚴格土壤污染防治執法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曝光一批違法案件,加大對違法行為的處罰打擊力度。
六、千名專家+科研院所服務企業綠色發展,助力污染防治攻堅
3月12日,全省“千名專家進百縣幫萬企”綠色發展服務活動技術合作對接會在省生態環境廳召開。鄭州大學、省冶金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等11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參加會議。會前,各方就涉氣、水、土等領域的27個重點行業的技術合作問題進行了詳細對接和深入洽談,并提出關于合作的推進步驟、工作范圍、雙方責任和義務等具體細節。會上,參會代表圍繞工作對接進行了發言,領導小組辦公室授予11家科研院所“河南省‘千名專家進百縣幫萬企’綠色發展服務活動合作單位”牌匾。據悉,此次活動旨在充分發揮涉環保類科研院所的同類別技術集聚和同行業技術作用,主動對接行業共性技術難題,加快破解行業發展制約因素,服務我省企業的綠色發展,解決制約我省綠色發展工作的瓶頸性技術難題,助力全省污染防治攻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