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在成為綠色出行浪潮的新一輪風口和熱點。隨著產業鏈逐步完善和成熟,未來5—8年,2018年我國氫燃料汽車預計將突破4500輛產銷規模。當然,同步成長的還有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一浪高過一浪之際,氫燃料電池汽車回歸輿論焦點。
在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的時代背景下,立足綠色、、應用范圍廣等優勢,氫成為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之一。而氫燃料電池這一看似科幻意味十足的產品,在技術先進性、便捷性、耐久性等方面都有著獨特優勢。氫燃料電池是將“氫”轉換為電能的裝置,同時對儲能電池的電動汽車不是一般的替代關系,兩者在行駛中都是零排放,但在不同的運行場合卻各有各的所長。更重要的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終產生的,是對環境無污染的水。
如今,已經沒人再質疑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市場前景。誠如在壽命、可靠性、可使用性等方面,氫燃料電池均基本達到車輛使用要求,具備大規模示范的基礎并趨于成熟。氫能委員會發布的《氫能源未來發展趨勢調研報告》顯示,未來30年內,氫能源需求將是目前的10倍,而中國市場則將成為迄今大的燃料電池商用車市場之一。巨大的市場潛力使各大車企、投資機構以及相關產業加緊布局氫燃料電池,以期掌握新一輪能源領域的制高點。
在本土燃料電池電動車開始進入試運行的新階段,福田、宇通等車企已研發出樣車,適應本土化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和產業發展的技術特色逐步確立。但與純電動車市場動輒數十萬輛級別的火爆情況形成鮮明反差的是,迄今我國運行的氫燃料電池車累計量也就在千輛左右。這其中,巨大的投入和短期內無法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運營,是部分車企無奈放棄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重要原因之一。
長期以來,氫燃料電池車發展受限于核心零部件技術發展緩慢和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兩大難題。由于居高不下的成本,使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的商業化之路并不平坦。業界分析普遍指出,在插電混動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車三大主流技術路線中,氫燃料電池車被認為難實現商業化。從材料購置成本和使用成本的角度來看,氫燃料電池乘用車都高于純電動汽車,更無法與傳統燃油車競爭。此外,部分關鍵材料、零部件及配套工藝等,目前仍依賴進口。
加氫站的基礎設施缺失問題,則成為部分車企在意的事。如同困擾電動汽車的充電問題一樣,加氫站的稀缺也是難題??紤]制氫、儲備、加注等因素,在制氫場所100公里內集中布局加氫站比較科學合理。但在一些業界人士看來,合規的公共加氫站用地一般為3-5畝,企業想要拿下土地難度頗高。同時,加氫站的投資建設成本極高,一座中型加氫站至少需要投資上千萬元。
整體而言,氫燃料汽車暫未進入預想的大規模上升期。迄今,多數車企仍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重心放在純電動汽車上,且短期內不會改變此方向。換句話說,氫燃料汽車尚處大規模商業化的導入階段,要作為乘用車走進尋常百姓家依然任重道遠。因而,氫能的應用牽扯到一系列的綜合技術,從材料到運輸、加氫乃至后運行的全生命周期,需要一個清晰的操作路徑,國家頂層設計尤為重要。
然而,氫燃料電池產業鏈上的問題,不能抹殺氫能生態系統的優越性。中國工程院院士衣寶廉坦言,氫燃料汽車實現盈利還需5年左右時間,大幅提高則要到2025-2030年。在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核心、產學研協同創新的驅動模式下,氫燃料電池產業化應用也有望駛入快車道。而2018年,則將成為“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氫燃料汽車大規模商業化的重要開端。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