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當陸上風電因棄風陷入困境時,資源充沛且易就近消納的海上風電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更為利好的消息是,相關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技術進步所帶來建設成本的下降等都將進一步刺激海上風電項目投資,海上風電發展在未來三年內整體有望得到進一步擴大。
進入“十三五”以來,在政策引導下,一直被邊緣化的海上風電忽而成為各家的寵兒。如果行走在江蘇、福建、廣東等多個省份的海岸線,都能看見白色風機的巨大身影。
當前各能源品類電力裝機已現過剩之憂,從不堪重負的補貼壓力和密集出臺的政策風向看,補貼紅利期已進入尾聲。但被限制的陸上風電相比,從2016年開始,海上風電異軍突起,裝機規模連續5年快速增長。據國家統計數據,僅在2017年,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超過307臺,新增裝機容量接近119萬千瓦,同比增長98%。隨著風電行業快速發展及扶持政策的共同推動,我國已具備規模開發的條件和基礎,海上風電迎來發展機遇。
在東部和南部,發展海上風電具有天然優勢。我國海岸線長達1.8萬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積300多萬平方公里。另據中國氣象局風能資源調查數據,我國近海區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風電可裝機容量約2億千瓦,70米以上可裝機容量約5億千瓦。相比陸上風電,作為新興清潔能源的海上風電一方面不需要長距離輸送,適合大規模開發;另一方面,在基本相同的地理位置上,海上風電的利用小時數較陸上風電高出20%—70%。
海上風電對電網更加友好。眾所周知,近年來限制我國新能源發展的一大掣肘就是消納難,與遠在“三北”地區的陸上風電不同,海上風電由于緊鄰我國電力負荷中心,消納前景非常廣闊。而這不僅滿足了沿海負荷中心持續增長的用電需求,同時在當地的能源結構調整中,海上風電也正逐步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項目緊挨沿海負荷中心,自然成為沿海各省獲取清潔能源的有力渠道。
按照國家風電“十三五”規劃,2020年末我國海上風電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力爭并網容量達到500萬千瓦。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年初,各地規劃的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已經超過一億千瓦,這也意味著遠遠超過《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海上風電開工建設達到1500萬千瓦的目標。其中沿海省份也不甘落后,江蘇、福建、廣東、上海等地區的海上風電的開發更是走在全國的前列。
與此同時,一批海上風電示范項目陸續建成,設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憑借技術先導性強、經濟體量大和產業關聯度大的特點,海上風電作為可再生能源的新競技場,還可改善當地能源結構、拉動裝備制造業發展,直至帶動我國形成萬億級規模的海洋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而在經歷“十二五”的謹慎探索,“十三五”被認為是海上風電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期間,技術創新、成本管控和產業協同已經成為海上風電開發成本下降的主要方式。
雖然目前海上風電標桿電價大幅高于陸上風電,但是從長遠來看,電價補貼退坡是必然趨勢。“業界普遍認為,“目前國家提出陸上風電在2020年要實現平價上網,海上風電要爭取在‘十四五’之前實現平價上網”。也就是在2018至2019年,風電可實現從新興市場到成熟市場這一目標,海上風電度電成本有望快速下降。具體在進入2018年之后,海上風電被能源市場看好,大有乘勢崛起,趕超其他清潔能源的勢頭。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