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越來越多的河道水綠岸青、污水處理改造升級項目如火如荼、城市內澇治理初顯成效……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旨在實現清流常的五水共治已在之江大地上全面鋪開。而從點源治理走向集中治理,從末端治理延伸到源頭控制的這場治水攻堅戰,也將在“十三五”期間趟進深水區。
時至年中,喜訊傳來。在日前公布的浙江省治水半年報中,浙江全省地表水總體水質良好,水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列入國家“水十條”任務的斷面和飲用水水源水質基本達到年度考核目標。迄今,浙江還在全國實現所有建制鎮都建成污水處理設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行政村基本全覆蓋。
浙江,因水得名、倚水而興。如何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鍛造新時代水鄉風采?沉甸甸的問號,擺在浙江面前。值此背景,以水環境綜合治理為突破口,成了浙江守望家園的原點。
將山河重新鋪排,讓清波重回大地,一場圍繞水生態環境修復的攻堅戰自2013年打響。而這次分工有別、和而不同的專項治理行動也被浙江省形象地概括為“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洪水、抓節水,進而形成拳頭全力治水。具體措施為抓住“截、清、治、修”四個環節,實現從污水控源、污水處理、污泥清理到水體修復的全過程、全系統、治理,全面清理非法設置、設置不合理、經整治后仍無法達標排放的排污口。
同樣是在2013年,浙江全面推行“河長制”。在劣Ⅴ類水質斷面所在河道,由當地主要領導擔任河長,切實落實政府治水主體責任。這張嚴密的河長網絡保障了全省所有河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記錄、發現問題有處置,基本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應。業內認為,隨著“河長”在之江大地遍地開花,也體現出浙江水環境管理理念從傳統保姆式管理向合作多元治理模式的轉變,呈現出“從管理到治理”“管理與治理并存”的新狀態。
而在全力構建山河秀美的生態愿景的同時,一系列治水舉措也帶動了當地的“綠富美”之變。“五水共治”不僅治出了新藍海,更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實現了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一方面,僅在劣Ⅴ類水質的重點區域,浙江將淘汰落后產能涉及企業超過308家,關停和整治存在問題的“低小散”塊狀行業企業(作坊)接近千余家。另一方面,在全力治理水生態環境期間,浙江構建以政府、市場、公眾為主體的多元投資體系,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水環境治理項目投資,拓展多元籌資機制。
再如通過“拆治歸”聯動發力,淘汰低小散的落后產能,將環境保護納入經濟發展體系,努力把“生態資本”變成“富民資本”。在農村,發展生態農業、把良好水資源變為經濟優勢,推進種植養殖業集聚規模化經營、污物排放集中無害化處理,控制農業面源污染的農業轉型。依托綠水青山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助推產業轉型,一批新經濟新業態正破繭而出:傳統產業高新化、新興產業規模化、高新產業集群化,并終直指發展與保護的雙贏格局。
岸上的產業發展理順了,水里的“病癥”也正逐步療愈。從感官污染明顯的垃圾河、黑臭河入手,浙江全省共完成超過6387公里垃圾河清理、5074公里黑臭河治理。迄今,人們形容浙江是“小河清清大河凈,水碧山青如畫屏。”隨著13萬公里河川日新月異,“詩畫江南”的美景已然落地、生根、開花,而在之江大地上,關于人和水的故事也已掀開了新的篇章。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