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光熱發電技術在和火電進行聯合循環減少能耗及大規模穩定并網發電方面的優勢,如今這一可再生能源寵兒正逐步來到聚光燈下。日前,我國首套自主研發的新能源德令哈50兆瓦光熱項目正式并網成功,標志著光熱發電大規模商業化利用拉開序幕。
對于頻頻遇冷的光熱發電行業而言,201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來自媒體近日報道消息稱,6月30日,國內批光熱示范項目中開工項目,中廣核新能源德令哈50兆瓦光熱項目終于成功落地。項目投運后,每年可節約近6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0萬噸。
于2014年7月開始投資建設,2015年8月主體工程開工,中廣核新能源德令哈50兆瓦光熱項目可謂“中國制造”的一個縮影。作為目前海拔高、溫度低的大型商業化光熱電站,克服了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氣候干燥、寒冷缺氧的自然條件,在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借鑒的情況下,成功填補了我國大規模槽式光熱發電技術的空白。
而這座建在“世界屋脊”上的“超級工程”,在突破技術壁壘的同時,摸索出了更適合中國內地環境的光熱技術實施方案。這也意味著中廣核新能源已具備大型光熱電站系統集成核心能力,具備培育和初步建成我國光熱產業鏈的能力。此外,對中廣核新能源德令哈光熱項目而言,此時并網成功,也意味著能享受到1.15元/度的上網電價。
公開資料顯示,光熱發電通過太陽島收集太陽光能光熱,并通過換熱裝置將其轉變為熱能加熱蒸汽,將蒸汽引入汽輪機進行能量轉換做功,從而實現太陽能發電。其工作原理簡言之就是將光能轉化為熱能,再轉化為電能。與光伏發電不同的是,光熱發電機具有的電力輸出穩定可靠、調解靈活的技術優勢,且光熱整個產業鏈過程中各類材料已實現可循環利用。
與此同時,光熱發電分為槽式、塔式、碟式、線性菲涅爾式四種,目前投入商業化的是槽式和塔式發電。中廣核新能源德令哈50兆瓦光熱項目就全部采用槽式導熱油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能實現24小時連續穩定發電,對地區電網的穩定性起到大幅度改善作用。業內認為,導熱油槽式技術占比超八成,技術風險低,發電量和投資收益均非常穩定,使得成為投資光熱的技術。
盡管光熱發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一份子被業界看好,且得到政策一定重視,但“十二五”推進至今,國內光熱發電商業化推廣步履蹣跚。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高昂的建設成本和不確定的技術路線一直困擾著光熱產業的發展。對比傳統火電和光伏發電,光熱發電的初始投資成本和度電成本均相當于傳統火電的4倍,是光伏發電的2倍。
通過前期的摸索現在產業鏈已基本打通,尤其是三大核心和難點技術——聚光、集熱和儲熱,正在示范項目的建設中逐步突破。其中,與中廣核項目同期入選首批示范項目的首航節能敦煌10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電站、中控太陽能德令哈50兆瓦熔鹽塔式示范電站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預期2018年底前建成并網。
在電價預期逐漸清晰以及國產化深化的背景下,早有市場預期光熱發電到2020年投資規模將達1000億元以上,且前景不可估量。這主要體現在技術路線優化升級以及關鍵部件國產化替代上。迄今,國內光熱發電產業鏈初步形成,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時機已然成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