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一方面是政策強力推動,另一方面補貼也在逐漸調整,“十三五”期間的新能源汽車在上述背景下迎來了全新的成長周期。業內分析普遍指出,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逐步調整,新能源汽車產品進一步升級和技術化將成為大趨勢。
在以“智能化”為時代關鍵詞的今天,新能源汽車從未淡出公眾視野。
作為世界上增速快、潛力大的市場,中國汽車市場為新能源汽車的茁壯成長提供了土壤。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過去一年時間里,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均超過80萬輛,同比增長均超過50%。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就曾對此指出,總體表現良好的新能源汽車在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同時,也有望完成今年100萬輛的產銷目標。加之其他配套技術的不斷完善提升,一個十萬億市場的帷幕正緩緩揭開。
尤其是在政策、行業、市場等多方面的鼓勵和刺激下,傳統車企不斷轉型,新造車勢力快速崛起。據不完全統計,2015—2017年6月底,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200個,相關投資金額超過1萬億元。一方面,傳統汽車巨頭不僅在新能源產品領域頻頻發力,還試圖延續各自的品牌價值優勢,繼續新能源時代的價值潮流。包括上汽集團、廣汽集團、比亞迪、北汽在內的行業中堅力量也紛紛將新能源汽車銷量比重大幅提升,計劃在2018年推出多款新能源汽車車型。
另一方面,包括BAT、滴滴等互聯網巨頭企業也都懷揣造車夢想,紛紛砸錢入場,意欲從中分一杯羹。但事實上,造車新勢力的品牌力和傳統品牌比幾乎為零,只有迅速拿出價格誘人、質量的產品才能在競爭激烈的新車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蔚來汽車、小鵬汽車等互聯網造車企業的新產品密集進入工信部公告,似乎也意味著互聯網造車企業要開始真正接受市場考驗。而當新造車勢力將概念、資本等一一呈現給消費者后,能夠打動消費者并讓自己存活下去的,唯有過硬的產品。
業內認為,與2017年補貼政策相比,補貼新政雖然總體處于退坡狀態,但對關鍵技術的補貼標準卻進行了適當提升。根據補貼政策新規,2020年后補貼政策將全部退出,工信部也已建立新能源汽車積分交易制度作為替代措施。此外,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同時補貼新能源車輛生產成本差價,在購置稅上減免,在新能源公交車運營上予以補貼,還有設置了新能源車輛專門的車牌。
在順應政策發展趨勢、終端銷量強勢增長、行業格局日漸清晰等多種利好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強力布局期。隨著新能源汽車成本下降、性能提升,一系列政策補貼將不再是行業產銷放量的主要驅動力,取而代之的則是市場的自發消費。除了主動承擔補貼退坡的影響之外,汽車廠商還會非常敏銳地依據新的補貼政策調整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策略。
“后補貼時代”加速了行業低端產能出清、強者恒強的格局,未來的投資機會仍然豐富多彩。從2018下半年開始,有競爭力的企業新車型陸續推出,將在明后年集中放量。行業集中度提高,強者恒強,同時也出現結構性產能過剩,高成本、低品質的低端產能逐漸出清。而隨著2019年造車新勢力的產品交付,新能源細分市場的格局將再度重置。
面對政策調整帶來的不確定性,控制成本和提高品質也將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鍵所在。但就中級車以及技術成本更高的新能源車型來看,續駛里程、電池性能以及電池成本之間的平衡,也在補貼政策的變化下更難考量。但可以預見的是,產業鏈上游資源巨頭以及中游制造的投資機會無疑將駛入新一輪成長周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