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綠色物流,除了共享快遞盒、新能源貨車之外,還有什么實現的途徑呢?京東集團聯手美國磁飛機技術公司帶來了更野心勃勃的答案:地下智能磁懸浮運輸網絡。
當你還沒坐上磁懸浮列車的時候,可能已經接到了來自磁懸浮運輸軌道的快遞包裹。而且,不用在地面上人擠人,車擠車,改“遁地”戰術,你們期待不期待?
沒錯,這就是2018年6月13日,京東集團聯手美國磁飛機技術公司(Magplane Technology, Inc.)給出的未來智慧物流新設想。雙方簽訂了戰略協議,將就此展開深度合作,開拓磁懸浮和直驅磁動力技術在物流場景中的應用。
也許還有人不太了解什么是磁懸浮技術,簡單科普一下:
“磁懸浮”,顧名思義,這種技術利用磁力,使物體懸浮。說起來容易,其實要克服的技術難題非常多,如何保證穩定安全地達到超500千米每小時的運行速度,是關鍵。顯而易見的,這種技術不依靠傳統的煤炭、燃油等化石燃料驅動,環保性能毋庸置疑。
在不排放有害廢氣的同時,無接觸磁力運行方式也意味著沒有噪音污染。所以,磁懸浮列車是名副其實的面向未來的綠色交通工具。相比光懸浮、聲懸浮、粒子束懸浮這樣的設想來說,磁懸浮技術的發展要更為成熟一些。
由此可見,京東集團計劃打造地下磁懸浮智慧物流運輸網絡,一方面將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科技與物流產業的結合上走得更遠;另一方面,也是助力物流產業加速向綠色、節能、環保轉型的又一創新之舉。
正如美國磁飛機技術公司董事長兼總裁D. Bruce Montgomery所說的那樣,“如果水、燃氣和石油可以通過地下管道運輸,為什么物流不行?”。
網絡購物的火爆態勢有增無減,物流車來車往已經成為常態。而這也加劇了移動污染源所帶來的空氣質量下降風險,汽車尾氣排放以及揚塵顆粒物始終是空氣污染防治的威脅。因此,與電動化雙管齊下的新能源運輸策略值得被看好。
而從建立地下物流運輸交通線的思路來看,也是符合綠色交通體系轉型要求的新嘗試。布局磁懸浮軌道,顯然是直接跳過了目前火熱的電動化路徑,向“黑科技”更進了一步。不難發現,這確實是一場“速度與激情”的較量。
更值得關注的是,兩大巨頭強強聯手的計劃,是傳送帶鋪設,承貨膠囊的自動換軌,智能化避讓以及多場景的軌道式連接。藍圖初顯,卻已經能一窺其能夠發揮的環保價值。
首先,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云網絡技術等科技應用的疊加將大幅提高物流運輸效率,也就是更大程度避免了能源浪費;
其次,如果這條地下智能運輸線路真的實現了無人運作,可以想象“暴力分揀”問題不再存在,那么過度包裝顯然沒有必要,每年能減少多少快遞包裝垃圾的產生呢;
再者,非人工化的機械運作比例得到提升,成本相對下降,這對于環保包裝材料推廣,或者地面運輸車輛更換清潔能源驅動等工作來說都是好消息。
低能耗、無噪音、零污染,物流產業與磁懸浮技術的碰撞似乎有望點燃綠色未來的星星之火。但是也有業界人士認為,構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真正落地成型可能還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
當然,對于很多人來說,藍圖就是藍圖,還是沒有一點現實感。不可否認,理想和現實之間,總是隔著那么一段“美”的距離,不過這種環保型磁懸浮交通工具的商用步伐正在加快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從1989年中國臺磁懸浮試驗樣車問世,到1995年中國條磁懸浮列車試驗線建成,再到2012年按商業運行條件設計的磁浮列車及試驗線路下線,我國研發和創造的進度不可謂不驚人。
那么,在環保大形勢下,在綠色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支撐清潔運輸、綠色物流前進的條件已經成熟,“磁懸浮+物流”的設想更是有望在強有力的背景下加快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