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的300多家,到2016年1000多家,眾多企業都在奔向土壤修復領域的路上。不斷釋放的政策紅利、超10萬億的市場規模,土壤修復產業前景光明,但現階段行業仍在迷霧中摸索著前進。
看得見污染可怕,看不見的污染更可怕,土壤污染就屬于后者。據了解,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等特點,多數情況下看不見、摸不著。而土壤一旦被污染,治理代價甚至比水、空氣污染治理更大。
近年來,基于國家政策大力扶持,土壤修復行業逐漸興起。相關專家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土壤修復潛在市場將達到超10萬億的規模。在巨大的誘惑下,做土壤修復的企業數年內由幾十家發展到上千家。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土壤修復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9月,國內從事土壤修復的企業數量達到300多家,2014年土壤修復市場約有500家企業,到2016年增長至1000家以上。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7年5月,擁有土壤相關業務的企業達到2600多家,是環保行業受矚目的領域之一。
隨著國家對土壤修復的支持,利好政策密集出臺,土壤修復成為投資的熱門標的,吸引眾多企業紛紛進駐。但正如硬幣的兩面性,一方面,意味著土壤修復市場前景可期,另一方面也折射出行業的亂象。
對于尚處發展初期的土壤修復產業而言,沒有很好的人才隊伍和技術儲備,缺乏工程經驗、相關的法律法規標準及環境管理框架體系,整個行業還面臨著無法預知的風險。
其中,企業無序搶占市場、惡性低價競標、市場急于求成、過程疏于監管等,都是現階段土壤修復行業呈現出來的亂象。同時,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的商業盈利模式還不清晰,尚未形成良性的產業鏈條。而真正的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除了中央政府財政資金外,地方資金配套依然存在較大缺口。
面對頻繁產生的亂象,加強行業整治刻不容緩。業內專家提醒,土壤修復是一項復雜且長期、集高成本與高難度一體的工程,需要多方參與、創新的機制模式、綜合性的技術組合方案,更需要長期堅持。
與此同時,業內還存在另一觀點:大量資本的涌入在加劇土壤修復領域競爭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專業化、化的環保企業被擋在“門外”,無法參與環境治理項目;但也加劇了行業的洗牌,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實力派企業。
永清環保則是個很好的例子。作為國內早布局土壤修復的環保公司之一,多年來,永清環保通過人才引進、技術研發創新以及商業模式的研究和市場拓展,土壤修復業務已迎來發展的春天。
據媒體消息,2017年,永清環保業務收入實現翻倍,營收約2.73億元,同比增長192%。報告期內,永清環保土壤修復業務快速發展,斬獲20余項項目,位于市場前列。其中耕地修復項目合計修復面積達7萬余畝。
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金子,對于土壤修復行業同樣如此。面對發展初期的亂象以及激烈的市場競爭,能把握住方向,實現騰飛的企業將成為行業的標桿。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