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環保在線 土壤修復】2018年,在對草案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礎上,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快速出臺,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法律保障,土壤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釋放。我國土壤修復產業剛剛起步,面對土壤修復成本高、修復地塊情況復雜的現實,應尋找合適的責任主體和資金,構建穩定的商業模式。
夯實土壤修復頂層設計 摸清污染底數
2018年,是實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第二年。“十三五”以來,在土壤修復項目上,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資金150億元。土壤修復行業的市場空間持續釋放。
與“水十條”、“大氣十條”相比,“土十條”姍姍來遲。其側重點并不在于將幾萬億的資金全部投入土壤污染徹底修復,而在“防”和“控”,以實現土壤安全利用為主要目的。
靴子落地以來,各地陸續啟動當地的土地污染詳查工作,為全面實施土壤污染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提供基礎支撐。在節約資源、節約成本的基礎上,保障了用地安全。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調查、評估、治理修復和土壤污染防治咨詢服務、裝備藥劑生產等相關產業發展,擴大環保產業規模。
2017年底,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二審稿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2018年,在對草案進一步修改完善的基礎上,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快速出臺。土壤環境立法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并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法律保障。伴隨土壤修復行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土壤治理需求有望加速釋放,土壤修復市場在“十三五”將迎來發展高峰期。
在政策利好之下,我國土壤修復技術取得了長足進步。土壤淋洗、原位加熱、微生物處理、化學氧化還原等相對成熟的土壤修復技術被實際運用在土壤和地下水修復工程項目中。土壤修復行業正在崛起。
不過,目前國內土壤修復行業還剛剛起步,仍需從環境調查、風險管控、治理與修復等環節構建和完善整個產業鏈條。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指出,當前我國土壤環境保護還存在污染底數不清、監測監管和風險防控體系不健全等突出問題。
未來,要在摸清土壤環境狀況的基礎上,根據土壤的用途來合理確定土壤治理與修復的目標。我國計劃于2020年底前摸清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狀況。同時,在土壤修復的責任落實上,針對無法找到責任主體的地塊,采取“誰利用、誰修復”的政策,為土壤安全尋求實實在在的保障。
2018年1月份,生態環境部監測司司長劉志全表示,我國土壤環境監測網已初步建成,目前土壤環境監測國控點位有近8萬個,包括環保部建成的38880個點位以及國土、農業部門所建的近4萬個點位,基本實現了所有土壤類型、縣域和主要農產品產地的全覆蓋。在各部門的配合與協作之下,土壤監測網絡初步構建,為我們了解土壤性狀打下了基礎。
在此基礎上,城市場地修復和耕地修復有望啟動,而礦區修復主要是在資源化的基礎上修復。未來,生態環境部將會同農業部、國土部加強聯動,推動數據共享,土壤修復體系將進一步完善。
土壤修復市場發展“錢”景可觀,入局者頗多。截至2017年5月擁有土壤相關業務的企業達到2600多家。大量資本的涌入在加劇土壤修復領域競爭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專業化、化的環保企業被擋在“門外”,無法參與環境治理項目。
針對企業來源復雜、專業性不高、技術水平低等現象,還需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相關標準,切實強化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加強第三方評估,并給予土壤修復企業以融、財稅等政策支持,杜絕將工程轉包給沒有資質的公司的現象。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