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環保在線 土壤修復】雖然我國土壤修復起步晚,但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前景可期,萬億市場藍海引來各路企業紛至沓來、搶占市場。業內認為,為推動土壤修復產業良性發展,相關部門應從政策標準、技術人才、財政資金等方面不斷規范。
土壤修復產業“年輕而氣盛” 多重發展掣肘仍待打破
我國土壤污染情勢不容樂觀,近年來,在國家的重視下,尤其是“土十條”的實施,土壤修復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作為新興產業的前景十分廣闊。
根據土地類型的不同,土壤修復可分為場地修復、礦山修復和耕地修復。綜合各項因素,業內分析認為,2020年場地修復市場空間將達到1萬億元,礦山修復市場空間有望達到3000億元左右,而污染耕地修復市場空間為3.92萬億。
可以看出,作為一項“年輕”的產業,土壤修復市場規模前景可期。雖然近年來,推進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體系;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構建土壤環境治理體系;開展土壤污染調查,掌握土壤環境質量狀況;開展污染治理與修復,改善區域土壤環境質量……中央到地方的政府正采取系列舉措,使得土壤修復趨于理性,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土壤修復市場仍待規范。
首先,由于我國的土壤修復行業起步較晚,相關政策體系發布相對滯后且尚不健全,人員、技術和裝備仍處在初期階段,存在惡意壓價、低價中標的現象,因而與其他的污染治理相比,土壤修復產業還略顯稚嫩。
其次,目前,我國土壤修復行業的商業盈利模式還不清晰,尚未形成良性的產業鏈條。而真正的土壤污染治理難度大且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除了中央政府財政資金外,地方資金配套依然存在較大缺口。
另外,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導致土壤環境監管職權分散,各部門之間常常缺乏聯動及約束,污染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懲治,進而影響土壤修復進程。
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也聚焦土壤污染防治,多數代表委員們提出了不少建議。其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長周健民表示,為推動土壤修復的快速良性發展,要針對行業問題對癥下藥,可從摸清底數、規范行業標準、儲備相關技術和人才、構建土壤修復穩定的商業模式著手。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致公黨江蘇省委副主委沈仁芳提出要盡快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質量普查,特別是需要一次專門針對土壤環境質量的普查,為下一步政策、方案的出臺提供準確的數據。
作為環保行業的一大“藍海”,業內企業也加速布局。據統計,“土十條”之后,擁有土壤相關業務的企業達到了2000家,且一些有治理技術完備、資金雄厚、綜合能力強的土壤修復正在推進行業整體發展。但不容忽視的是,不論是從工程數量上還是合同金額上看,目前土壤修復市場競爭格局已經逐漸分化。
中國環保在線認為,未來,隨著政策標準的完善、人才的儲備以及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成熟,土壤修復市場的“藍海”將會徹底的打開,屆時整個產業鏈將會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