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動力電池產業,隨著電動汽車的加速推廣進入了繁榮期。但是,產值攀升的同時,動力電池從業者規模卻從2015年的400多家縮水到了如今的不足百家。可見,經歷“魚龍混雜”階段后,動力電池企業真正“決勝負”的時候,到了。
業界普遍認為,電動化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的主流發展方向,這也引發了關于動力電池的市場份額爭奪。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動力電池需要在續航里程、降低電耗、能量沖儲等方面不斷優化,這是對所有涉足該領域的企業的考驗。
因此,我國動力電池市場雖然仍呈現上漲趨勢,但并不能掩蓋產能結構性過剩風險。業內人士預計,動力電池產能過剩規模將在2018年達到,的解決辦法就是加大行業調整力度。例如,通過技術創新獲得壓倒性勝利。
產能過剩怎么辦?淘汰落后產能勢在必行。是以,動力電池行業必將面臨更為激烈的優勝劣汰。或布局高鎳化三元電池,或研發全固態電池,或鎖定新型材料的開發,這都是動力電池企業自謀出路的典型。
另外,動力電池企業尋求與整車企業的深度合作也有跡可循。這是一種綁定的業務延伸模式,將整個電動汽車產業鏈上的企業聯系起來,既有利于進行需求配對,也能夠在兼收并蓄中尋求突破。未來,動力電池市場爭奪并非一地一隅之爭。
兩個關系密切的行業,想要將業務分割開來并不現實。實際上,很多電動汽車廠家已經將動力電池業務一并納入麾下。
例如比亞迪,一改動力電池自產自銷現狀,對外透露,或將拆分動力電池業務,在增大產能的基礎上還考慮對外銷售。
例如廣汽,正在與動力電池廠商洽談合資建廠事宜,此前也表示正在自主研發動力電池系統,并且建立了新能源生產基地。
例如長安汽車,為了探索新商業模式,將目光對準了動力電池,目前已經參股寧德時代,有望加速相關產業鏈布局。
例如中國一汽,建立1個電池工業園區,合作2個電池資源伙伴,建立3個電池平臺,推出5款電池系統產品被寫入“1235”戰略。
當然,上海汽車、北汽、東風、吉利等車企也都相繼涉足動力電池領域。業界普遍認為,新能源汽車也好,動力電池也好,市場動蕩在所難免,行業洗牌終將提升產業集中度,格局未定之前一切皆有可能。實際上,作為電動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會吸引越來越多企業參與混戰。
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足以窺產業競爭程度之一角,也無怪乎有機構預測,在落后產能淘汰的當口,企業多面承壓,2018年動力電池企業將從現今的不足100進一步縮水到不足50。從2015年的400多家,到現在四分之一不到,數據說明了一切。
那么,未來,動力電池行業究竟需要為自己謀一條怎樣的出路呢?
要么,走一條高精尖之路。所謂的高精尖,產品性能優越,產品服務更全,產品匹配度更高,此等條件均可成為動力電池推廣優勢。現今三元材料的開發和利用就是創新研發的嘗試,動力電池產業化、精品化也是與國內外其他企業競爭的核心資本。
要么,走一條差異化道路。所謂的差異化,并不一定是佳的性能,或者好的產品,但一定是有自我賣點的。雷同,這是目前很多市場上的產品都存在的標簽,如若要脫穎而出,不是足夠好,就是足夠特別。這也是一個品牌建設的快速通道,對動力電池企業而言也是如此。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