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2017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約6.56億千瓦,新增裝機規模占增量40%左右,風電和光伏發電建設成本分別下降20%和60%。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和核電在建規模穩居世界,成為非化石能源發展的者。
回眸清潔能源這一年:七大關鍵詞描繪新藍圖
2017年即將過去,能源行業在這一年的改革領域廣、力度大,從鋼鐵去產能目標超額完成,到新電改步入實操階段,再到國家大力推廣清潔取暖,所涉及到的領域都成效頗豐。人民網能源頻道整理了7個關鍵詞,回顧2017年能源行業發展的脈絡。
關鍵詞一:去產能
2017年,對于煤電產業來說是一個不平凡的年份。經過多年的飛速發展之后,煤電產業接過了煤炭去產能的接力棒,開始“去產能、保利潤”。
2017年1月,國家能源局電力司向13個省份發函,提出為實現到2020年全國煤電裝機規模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的目標,共涉及85個煤電項目需停建或緩建,煤電裝機容量合計達到1.09億千瓦;3月5日,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提高煤電行業效率,為清潔能源發展騰空間;4月,國家能源局制發《2020年煤電規劃建設風險預警的通知》;7月,16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防范化解煤電產能過剩風險的意見》;8月,國家能源局關于下達了《2017年煤電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任務(批)的通知》;9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聯合印發《2017年分省煤電停建和緩建項目名單的通知》。國家各部委輪番出臺關于煤電去產能的政策文件,而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紛紛針對各自實際情況制定了相應的去產能政策。
點評:多部門多省市密集下發相關文件,涵蓋煤電項目規劃、核準、建設、淘汰落后產能多個環節,頂層設計出“組合拳”有效地防范煤電行業產能過剩的潛在風險。
關鍵詞二:清潔取暖
今年2月,環保部等多部委聯合各地方政府發布《2017年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工作方案》;5月,財政部等部門發布《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首批試點;8月,發改委和環保部等聯合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共計“2+26”城市被列為北方冬季清潔取暖規劃首批實施范圍;9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北方采暖地區城鎮清潔供暖的指導意見》;12月15日至17日,環境保護部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冬季供暖保障工作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全面了解冬季供暖工作進展,準確掌握居民用氣、用電保障情況。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十部門公布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2017—2021》,明確氣源保障總體方案。
一系列的政策表明,做好大氣污染防治能源保障工作尤為重要。在全國建成12條大氣污染防治重點輸電通道,增加重點地區外輸電力供應。推進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等區域電能替代,進一步提高電能消費比重。增加重點地區天然氣供應,積極推廣“煤改氣”“煤改電”等替代工程。做好散煤治理有關工作。這些措施,已是當務之急。
點評:針對民用散煤的“煤改氣”“煤改電”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清潔取暖符合我國大氣污染治理的實際。從今年環境質量看,“2+26”城市11月pm2.5濃度同比下降37%,改善程度,“煤改氣”“煤改電”的貢獻功不可沒。
關鍵詞三:新電改
隨著首批105家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項目的落地,新電改步入實操階段。2017年6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取消、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及附加合理調整電價結構的通知》;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開展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9月,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委等六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好新形勢下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的通知》;9月,國家能源局2017年電力調度交易與市場秩序專項監管正式啟動,在全國六大區域內重點省份部署了專項監管工作。
點評:新電改會大大刺激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提高清潔能源發電比重,優化調整我國電力裝機結構,這一作用會在“十三五”期間不斷凸顯。
關鍵詞四:能源央企合并
8月28日,國資委宣布中國國電和神華集團合并重組。9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在企業自愿、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穩妥推進裝備制造、煤炭、電力、通信、化工等領域央企重組整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競爭力。11月20日,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京召開重組大會,兩家公司合并重組完成,正式成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國電和神華合并之后,央企總數降至98家。
點評:央企重組整合的目的并不是簡單地為減少戶數或做大規模,而是更關注重組的內涵和實效。重組只是步,重組后要加大融合力度,不斷做優、做強。重組不僅要資本合、資源合、組織合,而且更要做到理念合、戰略合、管理合,防止貌合心不合。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