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我國地熱資源豐富,可開采利用的空間較大。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地熱能市場潛力巨大。隨著技術水平的提高和市場需求的持續放量,行業發展前景十分明朗。但目前行業仍存在著發展阻礙,資源勘察水平、技術水平、人才隊伍均有待進一步加強建設。
地熱能勾勒萬億市場藍圖 行業仍面三重挑戰
在經濟的迅猛發展的背景下,能源消耗日益緊張,環境問題逐漸凸顯,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成為各國共同探索的方向。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地熱資源的認識不斷提高。地熱作為綠色低碳、可循環利用的可再生能源,逐漸受到的重視。
我國地熱資源較豐富,近年來地熱能的開發利用也逐漸走熱。我國地熱資源以中低溫為主,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地熱資源潛力巨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統計,全國每年可開發利用的地熱資源總量為68.45億m3,可產生的熱量約為3284.8萬噸標準煤的發熱量,地熱能開發利用前景廣闊。
2017年1月,我國發布的《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提出,2020年我國地熱能利用量達到7000萬噸標煤,并將加大建設淺層地熱能供暖和水熱型地熱供暖的力度,這無疑給地熱和地源熱泵市場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地熱資源迎來了開發利用的熱潮。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汪集暘院士曾指出,若以我國現有建筑面積的5%和新增建筑面積的40%采用地源熱泵供熱,可獲得潛在市場規模1萬億元。以此類推,到2030年,政府在地熱領域的投資至少要達到30億元。
地熱能以其清潔度高、穩定性強、接近零排放的能源優勢,備或市場的青睞,也極其吻合未來能源需求的發展趨勢。而在我國地熱資源開發利用之勢正在形成的同時,行業也面臨著重重挑戰。
地下的熱來源、熱交換、熱恢復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目前對于地下資源的研究仍不透徹、不全面,實際開發利用難度大。首先,就勘探環節而言,我國地熱勘察程度仍然較低,地熱資源勘查評價、鉆井技術和設備等方面仍有待提升。行業需要培養、引進更多的技術人才,制定科學合理的技術路線、勘查方案。
其次,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投資費用高而回報周期長。項目工程規模較龐大,而企業資金方面的支持能力有限。對于地熱能的開發利用,政府應加強扶持力度,投入更多的資金保障。
與此同時,地熱能行業技術門檻較高。行業應加強干熱型、物探技術的應用、提高高溫利用技術水平、將強冰源熱泵等新技術的研發、提高淺層地溫能采用效率。創新是驅動地熱產業持續發展的根本動力。只有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地熱能企業才能散發出持續的生命力。
在國家的發展戰略和產業大環境的影響下,我國地熱能行業發展的潛力仍然巨大。行業需加強地熱能的快速商業化。拓展地熱能在供熱、發電等領域的全面應用,帶動地熱開發技術服務及核心裝備的增長,掙脫單一的傳統商業模式,促進地熱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證券時報根據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預測,地熱能開發利用將帶動約2600億元投資。地熱能行業正在勾勒出一幅宏偉的發展藍圖,為我國的社會、經濟、環境帶來綜合發展效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