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近段時期,廣州因為“垃圾計量收費”被推至輿論風口。垃圾計量收費的目的是什么?民眾會支持還是反對?廣州真的會走出一條垃圾收費的成功道路嗎?
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不少垃圾,以家庭為單位產生的垃圾體量更非小數,于是乎我們的城市甚至農村不斷被垃圾圍困,被日益飽和的垃圾填埋場和紛紛拔地而起的垃圾焚燒廠環抱。
有人說,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黃小山說,垃圾就是垃圾,無論放到哪里都是垃圾。關于垃圾的爭論無休無止,但我們的生活還要繼續。如果有朝一日,生活垃圾計量收費,你是支持還是反對?
2002年,《關于實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促進垃圾處理產業化的通知》下發,垃圾處理費在國內全面開征。相較于北京、上海、南京等城市,廣州算是走的比較遠的一個。
2013年,廣州曾啟動垃圾計量收費試點,試點小區垃圾按體積計量收費,還試點工作分為宣傳組織、定時定點投放、計量收費、監督管理、計量收費常態化5個階段。那時的廣州人,仍舊像不少人臆想的,“除了天上飛的飛機,地上跑的汽車不吃,其他的都吃”,其實廣州人初也不吃垃圾收費這一套。
試點雖然不理想,廣州并沒有放棄,幾年來走走停停,摸爬滾打,積累了經驗和教訓。2017年10月24日,《廣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草案)》提請廣州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進行二次審議,明確提出了“誰產生誰付費、多產生多付費,混合垃圾多付費、分類垃圾少付費”原則。
條例正式版一旦正式出臺,就意味著垃圾分類計量收費進入廣州當地的法律體系。此事一出,各大媒體、業內人士、社會各界等議論紛紛,掀起“垃圾計量收費”的輿論風暴。
正方說,“誰使用誰付費、多使用多付費”的公共事業收費原則,不能停留在階梯水價、電價、氣價這種相對簡單的項目上,垃圾分類回收計量付費可以利用經濟杠桿撬動垃圾圍城這座大山,打破垃圾分類及回收一直以來的難題。
反方說,垃圾分類與回收的終目的是實現垃圾減量,而垃圾減量工作需要前、中、后端的通力協作,垃圾收費只是其中一個沒有那么重要的環節。如果將收費作為垃圾處理工作的重心,甚至以收費代替管理,顯然是有關部門的“懶政”。
借鑒發達國家城市管理經驗,向“多產生垃圾多付費”的理念靠攏,加上經濟學價格杠桿的理論支撐,可以說垃圾計量收費完全具備了理論和經驗基礎。只是為何幾年下來頻頻遭遇滑鐵盧,說到底是因為缺失了其中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現實和民情。
垃圾計量收費是而且只能是經濟手段,目的應當落腳于垃圾減量。如若單純的為了收費而收費,或抱著為了減輕地方在垃圾處理方面的財政負擔,或彌補當前垃圾費征收不足等目的,必然會終引發民眾的非議乃至抵觸。
的確,按照不少人的推斷和分析,廣州是有可能在垃圾計量收費取得成功的城市。因為它有過試點的經驗和教訓,因為垃圾處理技術提升,也因為有相關的法律條例和鼓勵政策支撐。所以它理所應當成為其他城市實施垃圾計量收費的“帶路人”。
可老崔認為,無論垃圾計量收費在廣州有多大的落地可能性和合理性,如果不能破除當前分類、監管、收運等其他環節的多重短板,計量收費或許會和推廣了將近20年的垃圾分類一樣陷入尷尬的境地。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