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名家論談】近年來,世界上可降解地膜研究開發取得重大進展,應用面積在逐步增加,可降解膜替代PE地膜是終趨勢,但存在相當長的共存期。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陳學庚表示,農田殘膜污染治理是亟待攻克的瓶頸,是繞不過去的坎,必須面對。
農田殘膜污染治理是新疆兵團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問題,是亟待攻克的瓶頸,新疆兵團大面積應用地膜種植已經35年,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同時,農田地膜殘留污染呈現日趨嚴重態勢,農田殘膜治理是繞不過去的坎,必須面對。”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新疆農墾科學院研究員陳學庚在接受采訪時稱。
以“中國節水農業創新合作與絲綢之路新機遇”為主題的第十一次全國微灌大會暨中國塑協塑料節水器材專委會2017年年會日前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召開。陳學庚作了《新疆兵團現代農業發展與展望》的專題報告。
陳學庚接受采訪稱,新疆兵團大田作物地膜覆蓋栽培是從地膜植棉開始的,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棉花生產整體水平很低,1980年,新疆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墾區引進地膜覆蓋技術,快速實現了地膜植棉機械化。目前,新疆以及新疆兵團覆膜種植的農作物已由棉花擴展到番茄、玉米、甜菜、辣椒、瓜類等,總面積5000余萬畝。
陳學庚說,治理農田殘膜污染是個系統工程,涉及法律法規、補貼政策、地膜減量化應用、可降解地膜應用、PE地膜機械化回收、回收的殘膜資源化利用等系列問題。
他認為,治理農田殘膜污染應該明確規定農用地膜的強度,凡不可降解的農用地膜強度應達到規定標準,為秋后機械化回收創造基本條件;確立“誰使用誰回收”的原則,嚴格規定當年新鋪地膜的殘膜回收率,達不到回收標準的,應用經濟手段予以處罰,達到回收標準的,應明確給予獎勵。經濟杠桿的撬動是具有實際效果的,當年新鋪地膜的回收率標準應盡快制定;要把殘膜污染治理意識變成全民的自覺行動。
陳學庚特意提到,在農田地膜減量化應用方面,覆膜種植生產的效益不是很明顯,而且生長期能滿足作物成熟要求的,建議不使用地膜覆蓋栽培。同時,在地膜應用方面,應根據不同作物的殘膜回收難度、適應性、增產效果等綜合因素,確定使用PE地膜或可降解膜,例如番茄,殘膜回收難度太大,應使用可降解膜。
陳學庚說,近年來,世界上可降解地膜研究開發取得重大進展,應用面積在逐步增加,可降解膜替代PE地膜是終趨勢,但存在相當長的共存期。PE地膜預計在未來10-15年時段仍是主流,實現農田殘膜回收機械化是必然舉措,將當年新鋪地膜全回收和耕層內殘留地膜逐步回收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不欠新賬,逐步還老賬。
他指出,高強度耐老化地膜與普通PE地膜相比,成本僅增加10-15%,增加的成本可與殘膜余值基本持平。目前,高強度耐老化地膜全回收機械的研究開發是攻關重點。PE地膜后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是農田殘膜污染治理重要環節,讓回收的廢舊地膜有出路,資源化利用是解決問題的終辦法。
原標題:院士陳學庚:農田殘膜污染治理亟待攻克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