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明星企業】從定位外貿領域到精耕噴嘴研發核心技術,再到將技術成果轉化為設備產業,作為噴嘴精加工制造領域中堅力量的霧的池內(上海)貿易有限公司歷時逾60年的艱辛探索,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噴嘴制造研發技術體系。一系列代表著噴霧加濕領域核心技術的產品,在牢牢占據業界制高點的同時,也逐漸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
第十五屆中國環保展覽會 霧的池內天津分公司營業部主任李永進接受本網專訪
從制定“不走他人之路”社訓,扎根噴嘴制造領域,到聚焦新一代噴嘴智造產業,
霧的池內(上海)貿易有限公司(下文簡稱“霧的池內”)正向著世界噴嘴精加工制造商的目標穩步邁進——
在日前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環保展覽會上,“不走他人之路”的噴嘴制造商霧的池內帶著多套具有水準的新產品參展,聚焦“綠色、循環、低碳”主題。業界人士評價認為,憑借制造技術與先進理念的深入融合,霧的池內正在以匠人之姿重塑噴嘴制造新生態。
在過去的5年里,霧的池內交出了一張令業界艷羨的成績單:作為設計生產鑲陶瓷噴嘴企業,霧的池內主營業務收入年復合率呈現出持續上揚態勢,凈資產收益率也始終保持在業界地位。“轉型是企業永恒的命題,各方面都需要不斷創新、不斷融合,只有這樣才能適應快速變化的商業叢林。”在第十五屆中國環保展覽會上,霧的池內天津分公司營業部主任李永進對中國環保在線記者說道。
找準定位 打造噴嘴智造品質
說起霧的池內這個耳熟能詳的老品牌,扎根外貿的人一定不會覺得陌生。早在1954年,初定位為貿易企業的霧的池內創立。在上世紀80年代,霧的池內曾經輝煌一時,雄踞彼時海外纖維機械與噴嘴的可觀市場份額。歷經多年探索后,霧的池內并沒忘記回歸制造的初心。
“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霧的池內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跟著市場走。”在一次偶然的契機下,善于鉆研的霧的池內發現纖維機械的引線與捻線裝置上,均附著有優良耐磨性的“陶瓷”。也正是借助于這種材料的性能與不服輸的企業底蘊,在歷經多次反復試驗后,霧的池內自出研發世界首例鑲陶瓷噴嘴CERJET®,并成功破局傳統噴嘴耐磨性差的行業難題。
隨即,霧的池內開啟了噴嘴精加工智造的發展戰略。一方面,霧的池內始終關注噴嘴制造領域發展形勢,積極培育與謀求能夠彎道超車,具有發展空間的產業方向;另一方面,從中國制造業發展趨勢與噴嘴功能定位為切入角度,努力探索化、專業化、產業化的噴嘴制造產業,在做單一設備的基礎上做系統集成服務商。
第十五屆中國環保展覽會 霧的池內展臺實景
在這一戰略的下,霧的池內提出以“精度保證”噴嘴制造產業作為未來的主業方向,重點打造以噴霧噴量、噴射角度、噴角公差性為特征的噴嘴制造產業,注重噴霧的規范化分級的研究與開發,為客戶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并將不同特性的噴霧作為“工業材料”推向市場,根據不同工況使用環境,提供定制化噴嘴及系統的選型方案。
“噴嘴制造是公認的未來產業,市場投資體量巨大,將對節能降耗產生深遠影響。作為制造企業,我們在噴嘴綜合服務方面有更大的競爭優勢,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噴霧降溫的基礎,培育了噴霧加濕綜合治理服務,‘內外兼修’終形成了霧的池內的業務布局。”李主任進一步指出。
盤活資源 匠心孕育噴霧內核
原以外貿業起家的霧的池內,如何在高數如林的噴嘴制造市場發揮自身優勢,打造出一系列獨具“匠人精神”的精加工噴嘴?對此,霧的池內與企業領導層有著清晰的思路。近年來,霧的池內將噴嘴制造產業的布局重點放在研發層、感知層與應用層,同時加強縱向整合,打造噴霧加濕產業鏈,形成生態圈。在此過程中,一項項獨具市場核心競爭力的碩果得以落地。
在技術創新上,為制造出更為的噴嘴,通過長期自主技術創新,霧的池內對霧做了科學合理的分級:即10μm以下的為靄(超微霧);10—100μm為霧(微霧);100—300μm為霧雨(細霧);0.3—1.0mm為小雨(中霧);而在1.0mm以上的則為驟雨(粗霧)。在李主任看來,通過上述分級方式,可助力霧的池內在研發噴嘴期間更加科學性、有效性。
為滿足不同工況使用環境,參照不同性能參數的噴嘴產品,霧的池內以獨特的高精度噴霧磨煉技術,在確保每一個噴嘴的噴霧流量、噴霧角度、噴射角度都得以嚴苛把控的同時,也從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使用誤差。多次實驗結果證明,在各個噴嘴系列所設定的標準壓力下,霧的池內可實現噴嘴噴量公差在±5°以內、扇形與圓錐形噴嘴噴角公差在±5° 以內、直線型噴嘴噴角公差在±3°以內。
迄今,憑借逾60年制造工藝體系,圍繞噴嘴設備耐磨性、耐熱性、耐壓性等性能剛需,霧的池內自主研發的噴嘴已廣泛覆蓋于汽車、電子等諸多重點行業,并已雄踞前者超過70%的市場份額。這樣的不俗戰績源自霧的池內始終堅守的“匠人精神”。眾所周知的是,就噴嘴制造工藝而言,噴嘴精度與流量是繞不開的兩道檻。
也正基于此,霧的池內噴嘴部毛刺全由人工嚴格把控,若加工時出現噴口偏差的情況,則該“殘次品”就會徹底退出生產線。同時,相繼通過粒子徑、粒子速、分布、噴嘴角度與流量、打力測定工藝體系,以確保霧的池內的每個產品均符合供給剛性需求。而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也只有經由上述層層檢測工序后的噴嘴,才會交付客戶使用、進而推向市場。
第十五屆中國環保展覽會 霧的池內參展工作人員合影
是的,這就是“不走他人之路”的霧的池內。因為,“只有將噴嘴核心制造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真正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創新的產品和服務才是真正為社會做出貢獻’,讓公眾享受到霧的池內的噴霧智造,感受到源自工匠精神的綠色力量。這是霧的池內走向市場、激發產業活力萌發的新的追求。”上述企業負責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