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環境監測】有輿論曾指出,為掩蓋超標排放等問題,環境數據造假也一直被業內稱為“潛規則”。新環保法實施后,對環境監測數據造假提出了更為嚴厲、明確的處罰措施,用法律強化數據的真實性。然而,即便如此,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問題依然層出不窮。
數據造假頻現花樣翻新 環境監測仍需“打怪升級”
2017年是“水十條”、“大氣十條”的重要考核節點,監測數據受關注的程度不言而喻。環境監測數據是環境治理的“晴雨表”,它反映著地方環境質量如何,有沒有超出預警范圍,是否需要調整治理方向和對策等。有人形象地將環境監測稱為環境管理的耳目,如果環境監測數據造假,將導致環境管理耳不聰、目不明,變成聾子和瞎子而成為擺設。因此有輿論曾指出,“數據被污染,比環境污染更可怕”。
以往,由于能力、標準等因素的限制,環境監測數據與公眾感受“兩張皮”的問題長期存在,這讓監測數據的性和公信力大打折扣。事實上,盡管有“史上嚴環保法”震懾,但記者在基層調研發現,受利益驅使,企業環保數據造假的行為仍舊屢禁不止。究其原因,環境監測數據與企業運營成本和經濟效益密切相關。
企業環保數據造假已成為近年來環境領域的焦點。在此前多番環保督察期間,環境監測數據造假仍頻頻出現于公眾視野。誠如既有企業制作“陰陽臺賬”等篡改數據,也有很多企業待督察組走后“重新開工”,更有不少地方部門主動造假,或袒護造假企業等。此外,盡管監管不斷升級,環保部門檢測設備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但與之伴生的,是環保數據造假者的花樣翻新,這給執法查處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作為環保工作的基礎,環境監測數據不準確,治理策略就很難對路,因而斬斷監測數據造假這根線是環保監督執法工作的重要內容。規范國控環境空氣監測站點的運行維護,并強化監管也是環保部強調的重點之一。環保部將采取嚴格的質控手段,建立環境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防范和懲治機制,必須確保環境監測數據“真、準、全”。
為防止各種干擾,環保部已全部上收了大氣所有國控站點的監測事權,不讓地方再參與監測站點的運營維護,以此想給環境監測數據加上“保險絲”“隔離墻”。環保部將加快推進環境監測體制改革,按照“誰考核、誰監測”的原則,推進完成國控環境監測站點監測事權上收,從體制上保障監測數據免受行政干預。
通過將監測事權收回至中央,將之轉變為“誰考核,誰監測”,可以更好地解決“利益生成機制”。另據中國經營網此前報道,“環保部門的環境監測回歸政府行為,重點轉向以環境質量監測為主。”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站長柏仇勇進而指出,環境監測改革的方向已然確立,大氣、水、土壤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后將如此改革。
同時還將逐步實現所有國控站點內外安裝視頻監控系統,在采樣平臺設置警示標志、加強防護措施,通過技術手段堵塞漏洞,降低人為干擾監測數據風險。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站長柏仇勇表示,將建立“誰出數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責任追溯制度,環境監測及其負責人對其監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性終身負責等制度來保障環境監測工作。
國家空氣質量監測網和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測系統等,要進行更加嚴格的在線實時監測,進行“飛行檢查”,一旦發現異常數據,要迅速追查。更為重要的是,對于企業環保數據造假的行為,還要提供便捷又有切實反饋的渠道,鼓勵排污企業周邊居民進行舉報,發動全民的力量,讓違法者無處遁形。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