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當前,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方向越來越明晰,相應市場規模呈快速擴大之勢,世界各大跨國車企對中國巨大的潛在市場“垂涎三尺”。值此背景,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隨著國內財政補貼退坡和退出以及新能源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替代效應逐漸顯現,中外新能源汽車大戰可能在5年內爆發。
日前,發改委聯合工信部發布了《關于完善汽車投資項目管理的意見》(下稱“意見”),其中就促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出,要引導現有傳統燃油汽車企業加快轉型發展新能源汽車,增強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內生動力。
在產業布局方面,意見要求新建企業投資項目應建設在產業基礎好、創新體系全、配套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地區,推動新增產能向新能源汽車消費需求旺盛和傳統燃油汽車替代潛力較大的區域集中。
該意見的一大亮點是中外合資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受限。意見明確,支持企業開展合作,鼓勵企業充分利用技術、資本、人才等資源提升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水平。
《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對新建中外合資轎車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和中外合資企業數目的規定僅適用于傳統燃油汽車,新建中外合資純電動乘用車企業投資項目按照《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辦理核準。另外,燃料電池汽車投資項目參照純電動汽車投資項目管理規定執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投資項目參照傳統燃油汽車投資項目管理規定執行。
“這意味著外商成立合資的純電動車生產企業,可以不受兩家的數量限制。”中銀證券汽車分析師朱朋表示。
根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的規定:“同一家外商可在國內建立兩家(含兩家)以下生產同類(乘用車類、商用車類、摩托車類)整車產品的合資企業,如與中方合資伙伴聯合兼并國內其他汽車生產企業可不受兩家的限制。”
事實上,早在去年9月大眾和江淮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專注于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研發、生產和銷售時,就有業內人士注意到,此舉已悄然突破一家外國車企只能在中國乘用車市場擁有兩家合資企業的限制。
如今,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集團已在德國柏林正式簽署合資企業協議。此外,本月初,北汽與戴姆勒也簽署了一份框架協議,戴姆勒擬戰略投資北汽新能源,以加強雙方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進一步發展。
6月7日,標致雪鐵龍集團與長安汽車簽署深化戰略合作協議,在6年良好合作的基礎之上加強合作,自2018年開始,DS品牌將在中國市場每年投放一款新車。同時,標致雪鐵龍集團將不斷加強DS產品在新技術上的運用,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以及純電動汽車,相關產品預計將于2019年投放。
隨著政策層面進一步明確放開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的數量限制,可以預期的是,外資車企在華的新能源汽車布局將加速提檔。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合資政策清障 外資車企在華擴張將提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