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關注現場,《環保視野》為您一網打盡每日新環保快訊。
“土十條”(四):條條大路通土壤修復
土壤修復遍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企業掙到錢,幾個老板白了頭?說到“土十條”,它還有法律短板需要補齊,它還缺乏明朗的商業模式,甚至連環保部長陳吉寧都直說,“土十條”治理土壤污染,不是直接投入幾萬億。如此,土壤修復還是一條前途光明的賺錢門路嗎?
借用魯迅先生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變成了路。土壤修復這條路,從無到有,從有到寬,“土十條”出臺之后,更加平坦敞亮。5月初召開的第十八屆中國環博會上,某檢測公司的負責人就明確表示,從2016年7~8月份開始,土壤檢測的單子多到“做不完”,有些只能無奈推掉。由此可窺一斑。
中國環保在線老崔認為,以“土十條”的出臺為界限,在此之前是我國土壤修復產業的舊時期,之后則是土壤修復產業發展的新紀元。對于這一論斷,土壤修復產業市場空間迅速擴容,無疑是好的佐證。
某上市公司土壤修復業務負責人調研數據顯示,2016年土壤修復市場(不計入流域治理)容量較2015年翻番,大約為90億元。我們認為,這一成績離不開“土十條”之后對產業的巨大刺激作用。根據預測,2017年土壤修復市場空間將繼續高速釋放,增至200億以上。
此外,土壤修復產業的發展狀況同樣不容忽視。據環保部負責人透露,土壤修復產業的企業數量在2010年僅十余家,經過幾年的發展,尤其是“土十條”出臺前后的利好,已經增至目前的千余家,從業人員也從初的不足2000人增至數萬人,各大小項目累計超過300項。在此基礎上,“土十條”的日益落地,促進了產業不斷覆蓋土壤環境調查、分析測試、風險評估、工程設計施工等環節,并逐步形成專業化程度極高的土壤修復產業鏈。
作為環保“十三五”時期的關鍵節點,2017年同樣將迎來土壤修復治理的多項進展。譬如,今年底前完成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的制定、項目庫的建;建成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出臺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等5個管理文件,發布或修訂農用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等一系列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可以說,隨著需求的持續釋放,土壤修復各大細分領域同樣迎來源源不斷的利好。
就市場空間而言,根據華泰證券的分析,在2016年市場產值翻番至50億的基礎上,2017~2020年復合年均增長率介于80.45%~197.13%區間。取中間值,“十三五”市場空間總量約3400億元,符合市場1100億~5900億的預測值。這也意味著,,土壤修復將從概念逐步真正轉向了落地。
中國環保在線分析認為,土壤修復將是“十三五”期間市場空間大的環保細分子領域之一,建議投資者加強三方面的關注度:①高能環境、永清環保、博世科為代表的土壤治理與修復企業;②中金環境、聚光科技、天瑞儀器為代表的土壤環境調查與監測評估企業;③東江環保、鐵漢生態、聚光科技為代表的其他相關企業。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