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有人說,垃圾分類是社會進步和生態文明的標志;也有人說,垃圾分類是件復雜的小事;還有人說,垃圾分類習慣的養成不容易……垃圾分類,對于這個已經不再陌生的詞匯,中國環保在線也有著自己的態度。
真正形成完整閉環 垃圾分類方能迎來春天
2016年底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國家主席明確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
“垃圾分類”早已不是陌生的詞匯,至少從2000年8座城市啟動試點開始,它已經開始大范圍闖入國人的視線,“飛入尋常百姓家”。現在,標有“可回收物”“不可回收物”等標記的垃圾桶更是處處可見,不斷沖擊著民眾的視野。
不久前,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部分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成為強制規定。從初的“鼓勵”到今后的“強制”,可以說讓“垃圾分類”的地位直接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因此不少人認為,垃圾分類的光明前景就在眼前。
誠然,推行垃圾分類有利于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有利于培養全社會的資源環境意識,意義重大。政府也確實出臺了許許多多的措施和激勵機制,包括中央、省、市遠景激勵、績效考核、分解責任等等,但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垃圾分類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是短時期內能夠真正實現的。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到今天,20多年的熏陶之下,垃圾分類的確已不再陌生,但看似簡單的垃圾分類在我國試點推廣的過程中屢遭“滑鐵盧”,是為何故?中國環保在線認為,垃圾分類,看似簡單,實則并不簡單,甚至可以說是一項極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倒垃圾的漫不經心,清垃圾的簡單粗暴,處理垃圾的敷衍了事……但凡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垃圾分類便無從談起。
標準規范的短板缺失,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垃圾分類的推廣進程。目前在我國,對于大多數人而言,仍舊憑借生活經驗對垃圾粉進行分類,如果沒有經過專門培訓,很難做到科學合理分類。以匠心著稱的德國,自1904年開始進行垃圾分類回收,通過教育系統與父母言傳身教才得以傳承,值得國人深思。
垃圾分類,素質高低、普及程度不足是一,基層的落實與否也是關鍵。從各路媒體的報道不難發現,正是因為投放、收集、運輸、處理四個環節的配套銜接出現問題,垃圾分類在基層部分無法真正落地。如此一來,垃圾桶與分類規則形同虛設,垃圾分類也流于形式。
有專家說大氣污染治理需要長達30年的時間,垃圾分類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人,一座城市,一個國家養成同一個習慣,涉及到文化、教育、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缺一不可。而這個習慣的形成同樣需要時間。只有真正形成完整的閉環,人人參與,才能真正迎來垃圾分類的春天。而屆時,“垃圾圍城”恐怕早已成為歷史。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