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廢氣處理】為加強乘用車內空氣質量控制,早在2011年,我國就頒布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并于2016年1月進行了修訂。如今,強制性標準仍然尚未頒布。對此,業內普遍呼吁該政策的出臺,并表示不能一拖再拖。
車內空氣防治迫在眉睫 強制性標準不能一拖再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車已然成為百姓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在購車時,人們往往僅關注于汽車的外觀、性能、空間等,卻忽視車內的空氣質量。如今,大氣污染形勢日益嚴峻,加之接連曝出的車內空氣問題,以及可能引發中毒、甚至致癌的事件,車內空氣污染開始敲響警鐘,車內空氣質量問題已經成為消費者投訴為集中的問題之一。
據中國環境報消息,車內空氣污染物的成分較為復雜,且車內空間狹小、密閉性好,其空氣污染會對駕乘人員的健康產生重大影響。有關機構檢測和研究表明,車內空氣中存在的揮發性有機物有幾百種之多,包括烴類、醛類、酮類物質等,其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物質對人體的危害較為嚴重。
業內汽車人士就指出,車內空氣污染來源一方面是諸如隔音膠、中控臺塑料件、座椅等等原有的配件,另一方面或是來源于加裝的內飾配件,比如腳墊、座椅套及其他物件。由此可見,解決車內空氣質量問題迫在眉睫。
事實上,早在2011年,我國就頒布了《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27630-2011),對乘用車內8種常見的揮發性有機物濃度做出了限制設定。值得注意的是,該指南屬于“推薦性”標準,而非“強制性”標準。
為進一步加強乘用車內空氣質量控制,2016年1月,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組織對《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GB/T27630-2011)進行了修訂,并對外發布發布《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征求意見稿)》。修訂后的標準,將由推薦性標準變為“強制性”標準,并對相應條款進行修改,對部分污染物限值進行了調整。整體而言,修訂后的強制性標準更加嚴苛。
如今,幾年時間過去,汽車行業現行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仍是2011年發布的標準。距離去年發布的征求意見稿也已經過去一年時間,強制性標準仍然尚未頒布。
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標準為什么沒有如期發布?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標準起草專家組牽頭人、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葛蘊珊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對8種車內主要污染物的限值要求改動不大,但還有一些補充試驗需要進一步完善,因此修訂版可能會存在一些變化,終版尚未完成。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日前,環保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新指南是一個強制性標準,將具有法律效應,但目前還存在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因此還在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中。
另據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環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表示,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標準已經與《大氣污染防治法》、國六排放標準接軌該政策有望在今年正式出臺。
長期以來,正是由于車內空氣質量國家強制性標準缺失,導致汽車行業一些問題長期存在難以解決。一方面,一些車企為了利潤不惜以犧牲百姓生命健康為代價,采取國內外差別化措施,賺取黑心錢。另一方面,百姓依法依規維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不得不按照車企的所謂建議將新車拆得面目全非,換裝所謂的環保材料,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業內普遍認為,車內空氣質量強制標準的出臺亟待提速,不能一拖再拖。
【新聞加油站】車內空氣污染防治小技巧
一、加強通風,進行汽車裝飾時,注意選擇無污染的綠色環保材料。
二、乘駕前,先打開車門或車窗,稍等片刻,引進新鮮空氣后,再進入車內。
三、可在車內安裝空氣凈化設備或放置活性炭,吸附空氣中的污染物。
四、定期清洗車內空調,加強車內外空氣流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