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廢氣處理】現行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征求意見稿)》發布已一年多時間,目前還存在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推薦性標準具有非強制性,且在執行層面并沒有很好地得到貫徹。進進一步改善車內空氣質量,具有強制性的新標準有望在今年正式出臺。
車內空氣質量標準擬升級 新政策有望年內出臺
距環保部發布《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已過去整整一年多時間,但截至目前,正式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以下簡稱新《指南》)尚未發布。
汽車行業目前實行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為2012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政策,距離去年1月《征求意見稿》發布,已過去4年時間。
日前,環保部相關負責人對NBD汽車表示,“新《指南》是一個強制性標準,將具有法律效應,但目前還存在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因此還在進一步制定和完善中。”
另據了解,該政策有望在今年正式出臺。
推薦性標準變為強制實施
據了解,在環保部現行的《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中,確定了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等8種主要控制物質,并對這些物質的濃度要求做了規定。但該文件只是推薦性標準而具有非強制性,在執行層面并沒有很好地得到貫徹。
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的《2016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汽車產品投訴情況分析》顯示,異味等爭議大的問題在汽車質量投訴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
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召回中心發布的數據則顯示,近年來,除變速箱、安全氣囊和輪胎等問題導致召回外,車內空氣質量不達標也成為汽車召回的一個原因,而在這類召回中,汽車異味導致的占56%,汽車臭味導致的占到26%。
“車內異味一部分來自配件,比如隔音膠、中控臺塑料件、座椅等;另外則主要來自于加裝的內飾配件,比如腳墊、座椅套及其他物件。”一位自主品牌汽車4S店負責售后的人員告訴NBD汽車。
此外,對于乘用車內空氣污染的原因,國家室內車內環境及保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宋廣生認為,“這與汽車產業輕量化趨勢的發展密不可分。”
近年來,企業為追求汽車輕量化,不斷改進汽車內飾結構設計,使用更多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尤其是非金屬材料和黏合劑的大量應用,導致車內污染物積聚。
對此,本特勒投資(中國)有限公司車體結構技術總監王輝表示,“汽車輕量化并不能對車內空氣造成污染,但輕量化過程中使用的新型材料,有些可能會產生有害氣體,關于使用的新型材料,首先必須是對人體無害,另一個必須是經受過檢驗的,因此主機廠必須使用審核認證過的材料。”
而《征求意見稿》顯示,在信息公開和環保一致性檢查等方面的要求在進一步趨嚴,并進一步收緊了苯、甲苯等有害物質的限值。
另外,如《征求意見稿》終成為正式政策,與其他國家、地區及組織同類標準的對比,我國的國家標準將成為目前世界上嚴格的標準。
車內空氣質量與環保法規接軌
“目前,車內空氣質量已經被納入《大氣污染防治法》。”宋廣生對NBD汽車表示。這意味著,乘用車內空氣質量已經與環保法接軌。
NBD汽車從環保部官方網站了解到,為了為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2016年8月環保部發布了《關于開展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保信息公開工作的公告》,其中在各類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具體檢驗項目中就包括,乘用車內空氣質量(M1 類車)的檢測。
對于不符合規定的車輛,國家建立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環境保護召回制度?!洞髿馕廴痉乐畏ā返谖迨藯l中規定:生產、進口企業獲知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大氣污染物超過標準,屬于設計、生產缺陷或者不符合規定的環境保護耐久性要求的,應當召回;未召回的,由國務院質量監督部門會同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責令其召回。
此外,上述環保部辦公廳相關負責人對NBD汽車透,“新《指南》或將對違規企業實施處罰。”不過,該負責人并未透露具體的懲罰措施。
“實際上,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被納入《大氣防治法》以后,理論上講應該是高要求了,如果車輛不符合車內空氣質量標準,一方面是不允許出廠,另一方面是銷售以后,將對企業進行罰款。”宋廣生表示。
業內普遍認為,在新《指南》的標準下,對于整車廠、零部件和材料企業來說,除對傳統制造工藝進行改進會面臨技術問題外,投入和成本也將相應增加。
NBD汽車了解到,《征求意見稿》對苯、甲苯等有害物質的測試數據嚴格的限值要求,這無疑會增加車企的原材料成本和檢測費用。其中,從新產品設計開發,到對零部件、材料和粘結劑的配套供應,再到整車裝配,標準實施主要是促進綠色環保材料的使用,預計單車成本將增加不超過200元。
對此,宋廣生表示,“隨著材料和技術的升級,成本的增加并不是的,因為這類創新可能會增加成本,但也可能會降低成本,目前企業首要解決的問題還是要加快在材料和技術上的升級創新。”(記者 段思瑤)
原標題:車內空氣質量標準升級 推薦性標準變為“強制”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