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市場行情】“十二五”期間,核能發展勢頭漸入佳境,我國也已進入從核電大國開始向核電強國的轉變。業界普遍預測,目前我國在建的核電容量在2400萬千瓦左右,要達到2020年合計8800萬千瓦的在建和裝機容量目標,每年將要新開工6臺至8臺三代核電機組,未來核電產業鏈將迎來千億級的市場規模。
內外開花催生千億蛋糕 核電產業延續高景氣周期
隨著電力需求急劇增長,作為一種新能源,核電將成為我國電力建設今后優先發展的方向之一。能源局近日發布的《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指出,推動核電“走出去”、積極推進具備條件的核電項目建設,按程序組織核準開工,有序啟動后續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和建設準備等多項促進行業發展的政策規劃。
“十三五”期間核電有望駛入發展快車道。按照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截至2020年底,我國在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機組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機組總數達到世界第二,2020年,我國在運在建核電達到8800萬千瓦。具體來看,僅在2017年,國內計劃建成三門1號機組、福清4號機組、陽江4號機組、海陽1號機組、臺山1號機組等項目,新增裝機規模641萬千瓦。
同時,將扎實推進三門3、4號機組,寧德5、6號機組,漳州1、2號機組,惠州1、2號機組等項目前期工作,項目規模986萬千瓦。據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介紹,到2030年,全國風電4.4億千瓦,水電4.4億千瓦,光伏3.5億千瓦,核電至少要1.5億千瓦在運。核電建設周期是5年至6年,也就是說,要在2025年前具備1.5億千瓦的開工空間。
迎來實質性利好的不僅僅是核電機組。在后處理產能方面,我國制定了三步走計劃:一是建設每年60噸規模后處理中試廠,目前已經完成;二是要完成每年200噸規模后處理示范工廠的建設;三是實現每年800噸的工業規模后處理能力。按“十三五”發展規劃,到2020年我國將累計產生乏燃料0.75萬噸至1萬噸,乏燃料處理的總體市場空間約300億元/年。
自主核電技術究竟能帶動國內裝備制造業乃至實體經濟幾何?據新華社日前報道,中國核工業領域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壽君算了一筆賬:根據核電設備國產化比例整體費用計算,以“華龍一號”示范工程福建福清5、6號兩臺機組為例,其設備費用合計約168億元,國產化比例達86.42%,直接拉動經濟總量達380億元,將有5400多家制造企業參與其中而獲益。如果從核電站60年全壽期的燃料、備件、技術服務等測算,將帶動超過1200億元的產值。
核電裝備國產化穩步推進,海外市場亦逐步打開增量空間。目前,我國核電裝備出海屢有斬獲,我國與巴基斯坦、英國等多個國家簽署了核電站項目合作協議。根據測算,出口一個核電站,相當于出口100萬輛小汽車。值得注意的是,隨著“一路一帶”核電出口的繼續推進,將帶動核電裝備需求快速增長。如今,核電已然成了能代表中國制造業走向世界的“名片”。
根據上述《意見》,核電產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高峰,中長期看,本輪高峰具備可持續性,行業拐點已至。中金公司研報預計,未來4年,核電仍需核準開工建設約3300萬千瓦核電機組,平均每年需核準開工建設超過800萬千瓦。預計2017年下半年將迎來核電機組核準高峰期,利好相關上市公司業績增厚。
中信證券表示,從節奏看,2017年和2018年都有望開工8臺以上核電機組,今明兩年核電產業景氣度得到保證。按每年新開工8臺機組計算,國內核電設備市場空間為每年400—500億元規模,建議從技術優勢、產品線延伸潛力、業績彈性三個維度,篩選受益核電建設周期反轉的核電設備企業。A股市場相關上市公司中中核科技、臺海核電、江蘇神通以及浙富控股等有望受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