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關注現場,《環保視野》為您一網打盡每日新環保快訊。
土壤修復利好政策密集釋放 萬億市場向縱深挺進
大氣污染可以“雨打風吹去”,水污染可以隨“大江東去”,但土壤一旦污染就是“天長地久”。據新華社此前報道,在第二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中,調查的81塊工業廢棄地的775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34.9%;在調查的690家重污染企業用地及周邊的5846個土壤點位中,超標點位占36.3%。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尺度大、精度不夠的調查,依然暴露出這么多的污染問題,場地污染形勢可見一斑。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環境保護與治理,對土壤修復扶持力度不斷加大。早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國家就將節能環保產業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并把土壤修復作為環保產業發展的重點。不久前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污染土壤的治理與修復提出了具體要求。隨即,中央政府先后頒布《環境保護稅法》、《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等多項法規,讓人們對土壤修復產業給予極大的關注。
與此同時,各地針對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也一直在進行當中。2016年6月國務院發布“土十條”,要求地方各級政府要于2016年底前制定并公布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確定重點任務和工作目標。截至目前,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遼寧等23省(區、市)已公布當地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或實施方案。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主任陳同斌看來,“各省的‘土十條’都是根據國家目標來分解和細化的。”
“受‘土十條’等政策影響,土壤修復的產業規模正在逐年增加。2015年產業規模只有30億元,2016年增長至90億元,預計2017年產業規模有望達到240億元。”環境商會土壤修復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魏麗如此表示。據相關專家測算,“十三五”期間,我國土壤修復潛在市場會超過《大氣污染防治計劃》的1.7萬億元和《水污染防治計劃》的4.6萬億元,達到超10萬億元的規模。顯而易見,土壤修復將帶來一個巨大的市場。
更為利好的消息是,土壤污染防治政策的不斷落地,給產業帶來了機遇。由于土壤類型不同,污染土地的單位治理成本亦由130元/噸至3000元/噸不等。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測算,“十三五”100個重點項目包括1000萬畝耕地修復,以修復成本5萬/畝計算,未來五年年均土壤修復市場空間有望達到千億級別。同時,“產業的發展期很短,只有3年左右的時間,就像股市一樣‘牛短熊長’。”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也指出,隨著土十條配套文件陸續出臺,將推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調查、評估、治理修復和裝備藥劑生產等相關產業發展。到2020年,預計可帶動環保產業新增產值約4500億元。目前,國內土壤污染修復成本低的植物修復法,每畝污染土地平均修復成本約為2萬元。假設上述1000萬畝均采用成本低的植物修復法,“十三五”期間,土壤修復的市場規模仍在2000億元以上。
作為“十三五”期間市場空間大的環保細分子行業,土壤修復行業還將于2017年迎來拐點:《土壤污染防治法》有望在今年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一審。業界普遍認為,國務院出臺的“土十條”推動土壤修復行業“從無到有”,為行業定下了大方向。地方版“土十條”的陸續出臺和即將于2017年出臺的系列政策文件,釋放出一個信號:即土壤修復需要重視,它不再是一個概念化的東西。
不過,土壤污染比空氣和水污染都更復雜,而且空氣和水的污染都會匯集到土壤中,當前還不能像大氣和水污染那樣,進行大規模治理。對污染場地,很多人希望趕緊將其修復好,其實更科學的方法是“分類管理”,摸清家底。按照農業部的規劃,要在耕地土壤污染詳查和監測基礎上,將耕地環境質量劃分為優先保護、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三個類別,實施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分類管理。
此外,“土十條”提出要在2017年底建成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2020年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面積達到1000萬畝。在輕工業環境保護研究所總工程師宋云看來,隨著市場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十年后土壤修復將成為我國支柱環保產業,加上隨之而來的政策紅利,將加快企業上市的步伐,并吸引更多企業投身土壤修復事業。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