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原創視點】聚焦時事要聞,追蹤環保動態,關注現場,《環保視野》為您一網打盡每日新環保快訊。
環保產業聯姻資本力量 碰撞出了什么火花?
“產業如果不能插上資本的翅膀就飛得不遠,而資本不與產業結合也無法落地。”E20環境平臺董事長傅濤曾這樣形容新經濟常態下的環保產業。如今,中國已進入環保大時代,而資本力量正在成為撬動環保企業華麗轉身的支點。
在過去的短短5年里,環保頂層設計的出臺力度是的。自2013年起,隨著“大氣十條”、“水十條”及“土十條”相繼出臺,三大行動計劃均已集齊。2016年9月,國家發改委、環保部再次明確勾勒產業周期:截至2020年,我國將培育50家以上產值過百億的行業翹楚。同年底,證監會更是向環保行業釋放利好信號,“將繼續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與發行上市條件的節能環保企業上市融資,鼓勵節能環保企業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
隨之而來的市場空間亦強勁十足。據環保部公開資料,僅在過去5年,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節能環保產業,均以15%—20%的迅猛態勢駛入發展快車道。業界普遍預測,“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年增速將逾20%,產業產值將達到2.8萬億元,社會總投資更有望超過17萬億元。而隨著環保市場得到的釋放,資本逐漸演變成主力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角色。
資本的嗅覺是敏銳的。PPP模式、第三方治理、黑臭水體、土壤修復等一系列新藍圖催生出萬億級產業剛需,吸引著各路資本競相涌入。據21世紀經濟報道消息,根據投資方向不同,出現低碳基金、環保基金、新能源基金及大氣污染防治基金等,涉及市政水處理、工業水處理、固廢危廢處理、煙氣治理、廢舊汽車綜合利用、環保清潔能源、環境評價與在線監測、環境治理服務、環保產品生產等多個細分領域。
同時,當越來越多的環境價值與品牌內核被資本識別,由資本變成資本,就使得環保產業加速與資本市場的聯姻之路。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A股市場節能環保行業上市公司的增發總額遠超20億元;節能環保企業債券發行總額近50億元。由此可見,今年前四個月就已有逾百億綠色資金相繼布局資本市場。
在環保資深人士侯宇軒看來,“資本市場對節能環保項目與企業的扶持力度是多方面的。”據悉,企業一般通過長期借款、發股、發債等方法來解決融資困境,而這也是資本對環保企業基本的支撐。當前,節能環保項目規模正呈現出日漸擴容的現狀:動輒上億元,甚至有逾百億元的綜合生態系統修復需求。面對如此大體量的治理需求,旨在為環保企業上市、重組、兼并提供有序市場環境的資本力量,自然成為眾多環保企業的戰略主線。
資本的注入對于深耕環保的平臺型企業來說,也將是一劑實現轉型升級的強心針。事實上,相較于行業巨擘,一些中小型企業一旦獲得資本的支持,便可快速拓展自身規模與市場占有率,為企業供給側改革匯聚新的資源與動力。據《中國環境報》日前報道,誠如專注于解決城市內澇問題、研發出下水道清淤機器人的北京恒通國盛環境管理有限公司4個月前剛剛體驗過這種幸福。僅僅經過29分鐘的討論,恒通環境就獲得了復星集團旗下公司3000萬元的A輪融資。
但現實是,如何面對、利用資本,卻讓一些環保企業犯了難。光大資本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真圣指出,當前處于“甜蜜期”的環保與資本并未得到融合,資本并未完全讀懂環保產業,在此期間的環保產業也并未得到金融抓手。因為,資本的手勢是指向未來的,需要企業告訴他們行之有效的掘金點,而部分環保企業不講未來,只注重技術與過去的商業模式。
對此,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會長趙笠鈞曾明確,“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通過并購整合,打造細分領域的隱形,是未來環保產業的大勢所趨。”
以上就是今天的環保視野,感謝您的閱讀。東西南北,精彩放送,更多資訊我們明天再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