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東北三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每到秋收的季節就會產生大量的秸稈,秸稈焚燒成為當地治理大氣的難題。為了改善這一狀況,吉林省轉變以往處理秸稈的方法,充分利用生物質能代替燃煤供暖方式,通過減少秸稈焚燒的減法,做了資源綜合利用的加法。吉林省的這一轉變,不僅整治了大氣污染,還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可謂一石二鳥。
清潔能源助力東北 有效應對寒冬取暖
東北玉米秸稈焚燒與霧霾產生是疊加關系,秋冬季節東北霧霾的重要污染源。如何變害為利,一直是吉林省思考的問題,并進行了一些嘗試。從吉林省人大視察的結果看已經形成了值得推廣的經驗,生物質作為清潔能源燃燒取暖可以逐漸替代傳統的燃煤供暖方式。
東北特別是吉林省東部森林植被豐富,枝丫柴和木制品加工廢棄物都成為加工木片的原料,成本不高。受其啟發,吉林省研究將秸稈打碎壓實成塊,進行焚燒,也能產生3000到4000大卡的熱量,能夠滿足供暖的熱量需要。而且秸稈在燃燒時不產生硫,只有少量的硝,可以通過控制溫度減少硝的產生,屬于清潔能源。現在華能等大的供暖企業建設的專門的秸稈熱電聯產電廠,即供暖又發電,提供的都是清潔能源。
使用生物質清潔能源對大氣環境的改善是良性的,通過減少秸稈焚燒的減法,做了資源綜合利用的加法,可以一石兩鳥。對農村的秸稈、樹根、木質廢棄物等有效利用,對改善村容村貌起了積極作用,對農民來說省事、干凈,減少了割玉米,燒玉米稈的勞動,還能在售賣玉米秸稈時獲得一點收入。
挖掘和使用清潔能源在東北大有可為,除了玉米秸稈、木質原料,還有東北的風力發電比較發達,但普遍出現上網困難,如果能用到區域供暖上,不用上東北電力主干網,就解決那些上網困惑。就玉米秸稈來說,現在成本仍較高,從農民手里買來再運輸到家是每噸280元,加工增加成本,銷售價格要達到700元才不賠本,這幾年供暖煤價格大跌,高價銷售不出去,導致小企業紛紛虧損,政府補貼的門檻太高,每噸補貼150元實際上成為了馬歇爾計劃。我們去的一個企業投資60萬元上的項目,產能25萬噸,一共只生產了300噸,成了“死耗子”。
出路一是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生產成本和物流成本;二是培養產業下游企業,發展中小企業就地取材,產業鏈上要都受益,才可持續;三是政府重新考慮與現實發展適應的補貼政策。
原標題:郭乃碩代表:生物質取暖替代燃煤供暖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