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名家論談】過去兩年,我國核電企業走向市場的步伐明顯加快。核電出口如何能取得如此成績?“華龍一號”研發主體之一的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日前給出答案。“我國核電事業可以用‘厚積薄發’四個字來總結。”賀禹說,相對歐美國家,我國核電事業起步較晚,但經過30多年發展,不管是生產規模還是自主創新能力都大幅提升。
中廣核董事長賀禹:華龍一號擬開展批量化建設
近年來,核電“鄰避效應”日益凸顯,特別是日本福島核事故的發生,極大地刺激了公眾的恐核心理,不少人“談核色變”,對核電發展存在擔憂和恐懼。
“我國核電站安全有保障,風險可控。”正在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核集團董事長賀禹表示,“核電行業對核電安全的敬畏和守護,是國家堅持安全發展核電的基礎和底氣。”
賀禹指出,安全是核電的生命線,核安全重于泰山,我國核電具有后發優勢,固有安全性更高,特別是“十二五”以來,通過持續的安全改進、系統的自主創新、完善的安全管理,我國核電企業的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以中廣核為例,核電運營業績保持在世界先進水平,部分安全指標達到水平。
“正是中國企業在核安全方面的良好表現,才讓英國政府對中國企業進入核電這樣一個敏感的領域開了綠燈”。賀禹表示,中廣核在2016年順利和法國電力集團、英國政府簽署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合作協議,2017年1月英國政府監管機構開始對華龍一號開展通用設計審查,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了社會對中國核安全的認可。
“中國不可能發生類似福島的核事故”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三次較大的核事故,包括1979年美國三里島事故、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事故、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這些事故至今讓人心有余悸。
賀禹表示,“美國三里島核電站是壓水堆,事故并未對外部環境造成影響,所有放射性物質均包容在安全殼內。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是石墨堆,沒有安全殼,且事故是一起嚴重的人因事件,是工作人員未按照程序要求擅自做實驗導致的。我國商用核電站使用的是壓水堆技術,都有安全殼。”
賀禹透露,日本福島核電站使用的是沸水堆,事故發生的直接誘因是大海嘯淹沒了應急柴油機,失去了堆芯冷卻動力。賀禹表示,2012年日本國會福島核事故獨立調查委員會公布的報告顯示,“福島核事故是人為原因所致,不能被當作自然災害,這場災難原本是可以預見和避免的。如果采取更有效的人為應對措施,造成的危害也會減輕很多。”
我國核電站的安全性如何呢?賀禹表示,我國核電具有起步晚、起點高的后發優勢,在運、在建核電站均采用了更加成熟和更先進的核電技術,固有安全性更高。
賀禹強調,“中國不可能發生類似福島的核事故”。他分析道,要產生大海嘯,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海水深度在1000米以上;震級在6.5級以上;震源斷層為垂直錯動。“中國沿海都是淺海,海水深度平均不到200米。此外,我國目前在運和在建的核電廠都是從諸多可選廠址中‘優中選優’出來的,均遠離板塊斷裂帶,不存在發生類似福島那樣強烈地震的物理基礎,且寬廣大陸架及近海弧形島鏈的地形特點也決定了我國核電站受到嚴重海嘯威脅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我國核電站不可能遭受類似強烈地震疊加巨大海嘯的外部災害。”
“其次,我國核電站設計中,已經考慮了當地歷史上曾經出現的嚴重的地震、海嘯、熱帶風暴、洪水等自然災害的因素,即使發生了當地歷史上嚴重的自然災害,反應堆也能通過自動停堆或手動控制迅速安全停堆,不會對當地居民和自然環境造成危害。”賀禹表示,在核電站設計中,甚至還考慮了廠區附近的堤壩坍塌、飛機墜毀、交通事故和化工廠事故之類事件,例如一架噴氣式飛機在廠區上空墜毀,而且碰巧落到反應堆建筑物上,設計要求此時反應堆能夠做到自動停堆,確保核安全。
“另外,我國的核電站與早期的切爾諾貝利、福島核電站的堆型不同,采用更加安全、成熟的壓水堆。”賀禹介紹,與沸水堆相比,壓水堆在設計上更保守、更安全,增加了二回路配置,實現了對堆內放射性有效隔離,并為反應堆冷卻和降壓提供了有效冷源,安全殼空間比沸水堆大10倍多,且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能夠在嚴重事故下對放射性物質進行完全包容與屏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