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2016算不上一個環保“大年”,這一年,曾火得不行的環保并購,也呈現弱勢。那么,作為利益攸關的行業主體,環保企業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并購降溫的“小年”,又該做些什么呢?
2016環保并購年度回顧 國資兇猛推動產業變革
2016,環保產業依然是各類投資者、企業家、服務機構、從業人員乃至社會各界為關注的產業之一。但若以數據審視這一年,會發現產業依然繼續的熱鬧背后,一些“小小的”尷尬已經開始出現:
這一年,在已披露環保企業接近30家的情況下,居然沒有一家嚴格意義上的環保公司在A股完成IPO。
這一年的年末,新三板新掛牌的環保企業數量銳減——從鼎盛期的每月新增30-40家降至10家左右。
這一年,曾火得不行的環保并購,也呈現弱勢——并購案例數,較去年有所減少,而在尚有北控收購EEW這一大單價的并購單加持的情況下,并購交易總金額還是減少了63億元。
可以看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2016算不上一個環保“大年”。那么,作為利益攸關的行業主體,環保企業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并購降溫的“小年”,又該做些什么呢?且看宇墨咨詢以全年的并購案例為分析對象,從資本、地域等方面進行探討。
成長就是告別雞腿:標的“滿地撿”的時代已經過去
一個頗有意思的小段子是這樣說的:什么時候發現自己長大了?就是過年一大家人吃雞,雞腿再也不會給你了。
雞腿可以理解為照顧孩子營養的紅利,而很類似的是,很多產業的起步與發展也正是建立在紅利的基礎上的。
這里所談的廣義上的紅利遠不僅指政府補貼等發糖政策。行業發展中所遇到的需求爆發、資金涌入、區域壟斷等種種難以持續的機遇點實際都是紅利之一。
中國環保產業十余年并購路的起承轉合,已在上圖有所展示,其大體可分為幾個階段。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