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名家論談】“十三五”時期環境治理如何發展?1月15日,在2016年國內雙環境新聞發布暨中國環保產業發展論壇上,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兼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就《“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與產業發展》做了詳細論述。
機遇與挑戰并存 吳舜澤談“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
中國環境報于1月15日在北京舉辦了2016年國內雙環境新聞發布暨中國環保產業發展論壇,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副司長兼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就《“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與產業發展》做了論述,具體從形勢與思路、“十三五”期間環保的任務和要求、機遇和挑戰幾個方面進行。
“十三五”是屬于我們的第九個五年規劃,從“五五”到“十三五”,這個環保生態規劃和工作,這個領域、范疇、深度不斷在延伸和拓展,也帶來了我們環保產業和保護工作的延伸。那么總體來說,“十三五”期間我們主要的目標,就是我們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這么一個戰略節點,而且形勢在發生轉變,特別是多年來不合理的粗放的發展方式,使我們的壓力達到了上限,而且機制和體制面臨重大調整,所以我們在新形勢下,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怎么構建以一環境質量為核心的任務部署,以及配套做好改革完善工作,也就是說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工作,這是我們要特別考慮的問題。
總的來說,“十三五”規劃相關七個特征和定位,《環保報》還專門發過一個文章,總體來說是統籌部署、加快補齊短板,所以怎么硬碰硬加大力度,在2020這個節點完成這個事情,是要做總體安排的。
第二,落實指標、落實專項規劃,需要政府的作用來促進綱要實施。
第三,綠色發展理念來推動綠色發展。
第四,通過生態保護協同聯動來促進實效。
第五,“十三五”期間環境治理主要在水、氣、土三大板塊上,總的來說,“十三五”期間是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這是我們明顯跟以前感覺不一樣的地方,我們負重前行、大有作為的關鍵期,也是要加快補齊短板、具有明確倒逼要求的攻堅期,我們做好了,就可以進一步基本達標,做得不好,有可能使環境問題更加重,所以我們叫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這個是在我們“十三五”規劃的章的后,承前啟后的地方。
那與此相適應,我們有四個基本判斷。個,容量超載。經過多年的發展,環境治理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久久圍攻。第二個,區域分化日益凸顯,每個地方的環境問題不一樣的,我們以環境質量為核心,應該采用自下而上的差異化、精細化的來治理,不可能一個技術吃遍天下,不可能。第三個,我們現在從各個上,跟相比,我們的質量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我們為什么回到以治理為核心?主要的是回到目標導向,不是一個綜合化的解決問題,每個地方的問題不一樣,需要做系統的解決方案,而不是簡單的賣產品、賣工藝。第四個,我們現在基本認為,我們環境質量有所改善,這個我特別強調一下,全國環境質量,去年PM2.5,2015年是50,去年是47,降了6個百分點,包括北京去年也是降了9.9個百分點,環境質量都在改善,只是說在局部時段、局部地區、局部污染物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比如說去年9月份、11月份、12月份的空氣質量是反彈的,拿PM2.5來說,9月份主要是之前基數比較低,那一年閱兵。對于11月份和12月份來說,氣侯氣象條件、利溫型調整是極不利于相關情況,但總第來說,我們的全國大趨勢也是實現了好轉,所以我們有條件在長期繼續的圍繞環境質量為核心的同時,我們有必要、有可能在“十三五”期間實現環評質量的總體改善,圍繞這四個特點,我們要推進環境轉型系統化、科學化、法制化、精細化和信息化。
那么總體來講,是要圍繞老百姓的治理的結果,就是環境質量達到我們一個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標準,主要的是把老百姓的刺頭兒性問題,控制到老百姓可以接受的程度,所以以全面建成小康的口徑來看,我們的“十三五”、三中全會、五中全會的規劃和綱要都是圍繞這個,我們整個這個“十三五”生態環保規劃,都是圍繞質量指標在做文章,這個兩項水、兩項土、兩項氣,都是好差兩頭、大小并重。好的就是安全的飲用水、好天氣,在加上農用地。差的是PM2.5等等這些,所以我們特別要注意這個事情,以質量為核心,次把土壤和生態指標拉入,實際上是全覆蓋的指標體系,特別是行業性和區域性指標,解決區域分異或者是精細化管理,總體來說我們未來的目標就是總體改善,比如PM2.5都必須持續改善,不達標的地區,應該都降到18%,2015年總共73個城市是PM2.5達標,其它不達標,去年的指標也將近降了8.8%,這個改善程度還是可以的。
那么接著講任務和要求。個,源頭防控,我們過去環保為什么比較難做?實際上就是國民經濟的粗放發展,使我們的產業方式跟資源格局不配套,或者說帶來的資源環境代價不高,所以我們要干的核心任務,加快環保的空間布局,圍繞產業結構、空間布局,強化空間管控,加快供給側的結構轉型,第二個,跟不一樣的地方,我們的存量規模太大,增量上增大新增長,加上綠色制造、循環發展,所以五個任務,在調產業結構,當然這五個是從環保角度說的,后有科技和幾大重點區塊,包括一帶一路、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所以體來說我們希望把環保工作往前推,這是核心的地方,也是環保部門有利于發揮調控作用,促進落實的大也有為的領域。這里我加快講,一個是推行生態環境評價,搞好三區三線,在城鎮空間劃城市開發邊界,在生態空間劃生態保護紅線,那么我們環保部門怎么去支撐這個事情?就是要確定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來列清單,推進好的技術平臺、政策體系,同時我們要著力在一帶一路上、京津冀上、長江經濟帶三大方面發展。
第二個任務,怎么在水、氣、土領域做深做細?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強化、深化、固化、延伸。比如我們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領域提出不同的機動車管控要求,珠三角空氣質量好,整體達標,其中深圳有著千萬以上人口,要達到25這樣一個先進城市的水平,它的問題是臭氧的問題。其次珠三角,2013年開始廣東搞灰霾工作,灰霾這個詞我還是在廣東他們這學的,搞得不錯。京津冀是相對來說比較嚴重的,我們強化方案,主要目標是圍繞北京達60這樣的標準來做,主要的是冬天,因為有一些生活采暖是剛性需求,老百姓要增加排放量30%左右。第二個,冬天的自凈能力、容量大幅度降低,分子在增加,分母在減少,使我們冬天的日子比較難過一些。總體來說,我印象中去年北京大概1—10月份平均水平PM2.5好像62左右,主要問題就是后面11月份、12月份幾個翻番翻上去了。
對于水來說,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遼河的總體要求,這個地方控制氨氮、那個地方控制總磷,我們講的區域分化不是說著玩兒的,正是由于區域分化,我們要采取不同方式來管理。所以我們的“十三五”規劃里面所有的任務是向社會公開的,大家看“十三五”規劃,我們給了個單子,給了個專欄,那就是大家監測的目標,大家也不要追著問了,它沒有完成,國家要進行考核的,我們全國的水和氣的各個目標都簽了責任書,追蹤方案、追蹤進程,就是大家的目標所在,這是第二個任務。
第三個任務,實施專項治理,全面推進達標排放與污染減排。有城市,有農村,特別提出了一個清潔能源和煤炭清潔化的問題,專門搞了一次農村的垃圾分類問題,都是我們工程的方向,化肥農藥的零增長,包括樊會長講的,都是我們重視的問題。
改革考核制度,省級為主考核,國家抽查,這里要特別講一下VOC總氮總磷是行業性的,不是區域性的。
第四個任務,風險問題。重金屬、危險品、化學品、核與輻射,這個也有我們的優先刺激,比如說化學品我們現在做研究、做制度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