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廢氣處理】增長迅速的機動車保有量成為大氣污染的一大“元兇”,陳吉寧表示,許多大中城市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已成為細顆粒物的首要來源。為防治大氣污染,需加強應急預警,多管齊下強化治理。
環保部鎖定機動車污染 多管齊下強化大氣防治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重污染天氣已持續數日。環保部1月6日晚舉行媒體座談會,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回應了重污染天氣相關熱點話題。陳吉寧表示,許多大中城市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已成為細顆粒物的首要來源。
解決重污染車問題
是北京治污核心
增長迅速的機動車保有量成為大氣污染的一大“元兇”。在環保部6日晚舉行的大氣污染防治媒體見面會上,陳吉寧提供了一組數據:2016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億輛,其中汽車有1.9億輛。北京31.3%、上海29.2%、杭州28%的細顆粒物均來自機動車。
在霧霾嚴重的京津冀周邊地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6省市,國土面積雖只占全國7.2%,機動車保有比重則高達28%。
陳吉寧說,一輛老舊車相當于國IV、國V標準的20至40輛汽車排放,重型柴油車相當于200輛小車排放,而且很多不達標。因此要加快淘汰老舊車,加大對重污染車的監管,逐步提出新的汽車排放標準,同時加強油品管控。
陳吉寧特別指出北京的問題。“北京的污染結構跟其他地區不一樣。核心的問題是解決重污染車的問題。”他說,“要鼓勵環保的綠色車出行,特別鼓勵公共交通出行。北京如果不解決車的問題,特別是重污染車的問題,改善空氣質量是比較困難的。”
供暖壓力和不利天氣
致冬季大氣污染改善甚微
陳吉寧表示,京津冀的問題從長線來看,還是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問題,必須對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進行比較大的調整,才能更好解決大氣污染問題。
陳吉寧坦承,進入供暖期后京津冀地區新增了30%左右的污染物排放量,治污措施還很不夠。
陳吉寧說,供暖問題主要是3個方面:一是京津冀地區熱電聯產程度低。二是這些小燃煤鍋爐環保設施跟不上,裝備水平低,運行管理水平也差,污染物排放濃度甚至是大電廠的十幾倍,環境影響很大。三是農村散煤問題。另外,塑料大棚多了,有些大棚也在用散煤,監管起來更困難。
陳吉寧還從不利的冬季氣象條件變化分析了原因。剛剛過去的2016年12月是1951年以來暖的12月,“這幾年冬季的污染氣象條件越來越差,超過了我們卸負的減排速度。這就是問題所在。”
多管齊下
6方面強化冬季污染治理
陳吉寧表示,環境保護部將聯合有關部門,從6個方面來強化冬季污染治理。
①全面加大燃煤鍋爐取締力度,改用熱電聯產集中供熱、燃氣供暖、電供暖;
②積極推進城中村、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散煤治理;
③加強工業企業冬季錯峰生產力度;
④提高行業排放標準,加強排污許可管理,嚴格依法對違規排污企業實施停產整治;
⑤依托科技手段和網格化監管,加大排查、整治“小散亂污”企業力度;
⑥強化對高排放車輛的監管,嚴格管控重型柴油車及高頻使用的出租車污染物排放,加快淘汰黃標車及老舊車。
城市的應急預案
是否科學到位?
去年12月以來的兩次重污染過程中,一些城市出現長時間“爆表”。這些城市的應急預案是否科學到位,該如何加強?
陳吉寧表示,重污染天氣預警要依法啟動,這些地區確實要加大重污染天氣的應急力度。啟動什么級別預警由地方政府來決定,環保部會按照啟動級別對各地進行督查。
陳吉寧介紹,督查發現地方應急預案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針對性不強,地方采取的措施不見得非常有效,有的甚至有“一刀切”問題,科技支撐能力也不夠;二是預案的落實不實,環保部要加強督查,一旦發現要“頂格處置”,長時間“爆表”的地區還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
目前,環保部正在對“2+18”(即北京、天津、河北及周邊省份的18個城市)城市的重污染應急預案進行評估,以進一步提高預案的針對性。
蔡奇對話北京市民:
再難也要鐵腕治霾
7日下午,北京市委副書記、代市長蔡奇就近期空氣重污染應急和大氣污染治理工作與媒體、企業、市民代表交流。
出席對話活動的有網絡大V“巴松狼王”杜少中,有自掏腰包搞綠化的“北京榜樣”廖理純,有北京環保公益形象大使、BTV的主持人聶一菁,還有多位來自基層一線的市民代表。
長時間持續的霧霾過程,引起了社會的普遍焦慮。蔡奇表示他也感同身受,大家生活、工作在北京,對霧霾天氣有這樣的關切、焦慮,甚至還有些吐槽,都完全理解。對持續霧霾天氣給大家生活帶來的影響和不便,蔡奇表示內心深感不安。
蔡奇列出了一組數字表明北京市在與霧霾斗爭中作了哪些努力。面對空氣質量與中央要求、廣大市民實際感受之間存在的差距,蔡奇說:“我們要保持工作定力。再難,也要堅定不移鐵腕治霾。”據北京日報
京津冀霧霾多發
氣候變暖是推手
2016年11月以來,我國京津冀地區共發生7次持續性中到重度霾天氣過程。冷空氣不活躍、平均風速小、小風日數多,導致大氣環境容量低、大氣自凈能力弱是近期京津冀地區霾多發重發的主要誘因。預計1月8日至14日,氣象條件整體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京津冀地區無持續性霧和霾天氣,但11日前后京津冀地區中南部有輕至中度霾。
世界氣象組織(WMO)近期發布的氣候狀況指出,2016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氣溫高的年份。我國2016年氣溫為歷史第三高,其中12月為歷史高。在氣候變暖背景下,天氣氣候事件增多。特別是冬季溫度升高大于夏季,高緯度溫度升高大于低緯度,高低緯度的溫度差異縮小,不利于冷空氣南下,使得冷空氣過程少,強度總體偏弱,也導致霾天氣較近幾年多發重發。例如,10月印度新德里、11月伊朗、12月法國巴黎、西班牙馬德里、韓國首爾等多地均遭遇了嚴重霾天氣過程。據國家氣象局
(原標題:城市大氣污染元兇:機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