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環保示范】“天生麗質難自棄”,用來形容貴州再合適不過了。春有百花,夏有涼風,秋有銀杏,冬有溫泉,一年四季好空氣。論顏值,貴州總是讓人羨慕嫉妒。秀外慧中的貴州,并不滿足于此。近年來,貴州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實現了百姓富與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貴州,曾經由于長期發展滯后、千山阻隔,而鮮為人知的。“欠發達、欠開發”一度是這個地處中國西南腹地省份的代名詞。然而近年來,貴州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跨越發展之路,在科學發展、后發趕超的進程中,走出一條有別于東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發展新路。
那么,貴州如何懂“綠”用“綠”,這份成績單會告訴你——天藍、地綠、水清、氣凈,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貴州響亮的品牌,也是后發趕超的巨大優勢。
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
每年熱的7月下旬,貴陽的平均氣溫只有不到24攝氏度,被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中國避暑之都”的美稱,“爽爽的貴陽”由此而來。
從2009年8月開始,每年的這個時候,“生態文明貴陽論壇”都會如期召開,數千名中外嘉賓和國內外企業家云集貴陽,共話生態文明,至今已連續舉辦8屆,并從一個地方性論壇升格為性論壇。“生態文明貴陽論壇”持續發出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聲音”,成為觀察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窗口”。
事實上,作為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貴州省近年來制定并實施了一攬子先行先試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舉措,直擊生態文明建設的“難點”和“痛點”,催生了部門共同參與、社會多元共治新格局的形成。
貴州省環保廳廳長熊德威介紹,貴州在8大流域全面推行環境保護“河長制”,將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作為政績考核重要內容。各地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間僅在三岔河流域就累計投入治污資金14億元。“河長制”充分調動地方積極性,治污效果明顯。2015年全省44條主要河流85個檢測斷面達標率為87.1%,較2010年提高15.3%。
由是,貴山貴水贏得頻頻點贊,貴州人保護綠色“家底”的決心和行動更加堅定。如今在貴州,從實行污染第三方治理,到生態補償;從烏江、赤水河等主要流域,到烏蒙山區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從生態扶貧,到干部審計……改革正在多層次、寬領域推開,喚起了生態文明勃勃生機。
綠色發展新實踐
在貴州省委書記陳敏爾看來,貴州省把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作為走新路的核心內容。早在2015年4月,貴州省“劍指”領導干部在生態環境管理保護以及生態環境損害事故中存在的失職瀆職行為,出臺了《林業生態紅線保護黨政領導干部問責暫行辦法》和《生態環境損害黨政領導干部問責暫行辦法》,明確了問責的對象、情形、方式等內容,構建了問責制度的基本框架。
與以往不同的是,兩個《問責暫行辦法》將黨委系統的干部納入了問責體系之中。“這樣消除了以往只在行政系統問責,而同樣負有領導責任的黨委系統卻‘置身事外’的弊端。”貴州省環保廳廳長熊德威指出。同時,貴州著力強化“生態問責”結果的運用,將其作為領導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和考核的重要內容,受到責任追究的領導干部,取消當年年度考核評優和評選各類先進的資格。在念好“緊箍咒”之余,貴州也注重發揮考核“指揮棒”的引導作用,讓黨政干部樹立正確的資源觀、科學的開發觀和綠色的財富觀,更加自覺地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更加主動地愛護“綠”、懂得“綠”、用好“綠”。
當前,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貴州省各級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著眼于“管當下”與“利長遠”相結合,呈現出多輪驅動特點——自上而下“推動”,自下而上“主動”。貴州省環保廳廳長熊德威介紹說,貴州生態文明建設呈現“高、快、實”特點。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提出不僅要建設好貴州的生態文明,還要為國家探索新路。近5年來,貴州僅在環保設施建設上的投入就超過500億元。
對于貴州來說,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天藍、地綠、水清、氣凈,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貴州響亮的品牌,也是后發趕超的巨大優勢。從“GDP掛帥”到“環保問政”,再到“綠色政績”,貴州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征途上蹄疾步穩,綠色一步步成為貴州奮進的底色。
(據多彩貴州網/黔哨、財經日報、人民網/郝迎燦、中國經濟網、貴州日報、新華網/李銀胡星)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