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行業動態】近日,住建部發布了《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目標是:2020年,“城市雙修”工作在全國各市、縣全面推開;同時還指出,“城市雙修”要和PPP模式緊密結合,加大資金投入。
住建部日前發布關于加強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提出,2017年各城市制定“城市雙修”實施計劃,推進一批示范項目;2020年“城市雙修”工作在全國全面推開。
住建部部長陳政高表示,要加大資金投入,大力推廣PPP模式,吸收民間資本參與“城市雙修”工作。
分析認為,生態修復已經提升至重要地位,未來五年生態修復與重構市場空間將達到近3000億元。
推廣PPP模式
“‘城市雙修’即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實現城市發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轉型。”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石楠表示,用再生態的理念,修復城市中被破壞的自然環境和地形地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用更新織補的理念,拆除違章建筑,修復城市設施、空間環境、景觀風貌,提升城市特色和活力。
《意見》提出的主要任務目標是:2017年,各城市全面啟動城市建設和生態環境綜合評價,力爭完成重要區域、地段、街道的規劃設計,制定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實施計劃,推進一批富有成效的示范項目;2020年,“城市雙修”工作在全國各市、縣全面推開,通過開展“城市雙修”,使城市病得到有效緩解,城市生態空間得到有效保護與修復,城市功能和景觀風貌明顯改善;2030年,全國“城市雙修”工作要取得顯著成效,實現城市向內涵集約發展方式的轉變。
《意見》提出,抓緊修改完善城市總體規劃,編制老舊城區更新改造、生態保護和建設專章,確定總體空間格局和生態保護建設要求。編制生態修復專項規劃,加強與城市地下管線、綠地系統、水系統、海綿城市等專項規劃的統籌協調。
大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快山體修復、開展水體治理和修復、修復利用廢棄地。完善綠地系統,在全面實施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的基礎上,系統開展江河、湖泊、濕地等水體生態修復。
《意見》同時指出,“城市雙修”要和PPP模式緊密結合,加大資金投入。中央和省級財政要積極支持各地開展“雙修”。各地要鼓勵把“城市雙修”的項目打包,整合使用各類轉移資金。力爭在每年年度計劃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雙修”項目,發揮好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大力推行PPP模式,發動社會力量,推進“雙修”工作。
千億市場開啟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對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提出了明確要求。
2015年4月,住建部將海南省三亞市作為試點城市。在生態修復方面,實施山、海、河三大修復工程;在城市修補方面,打好六大戰役,包括拆除違法建筑、整治廣告牌匾、改造城市綠地、協調城市色彩、實現夜景亮化、改造城市天際線和街道立面。
生態修復已經提升到顯著地位。“十三五”生態環境環保規劃增加了生態保護修復內容,對生態修復濃墨重彩地提出了要求。共規劃“環境治理(2691.10,-19.340,-0.71%)保護重點工程”和“山水林田湖生態工程”兩大類25項重點工程。鼓勵建立多元化投資格局,多渠道籌措資金,主要以企業和地方為主,中央財政根據中央與地方事權劃分原則給予適當支持。
具體工作方面,“十三五”時期將推進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強化三江源等江河源頭和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加大南水北調水源地及沿線生態走廊、三峽庫區等區域生態保護力度;開展典型受損生態系統恢復和修復示范等。
相關分析師認為,生態修復與重構主要包括濕地保護、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水利建設中的水土保護三個細分領域。預計生態修復與重構的市場空間未來5年將達近3000億元。由于生態景觀建設行業市場規模較大,行業集中度較低,競爭優勢明顯的公司將優先受益。
原標題:“城市雙修”促生態修復3000億元市場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