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大會承前啟后 巴黎協定落地仍存懸念
《巴黎協定》于2015年12月12日終達成,并在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這標志著合作共贏、公正合理的氣候治理體系正在形成。
馬拉喀什氣候大會主要議題包括《巴黎協定》實施細則后續談判路線圖和時間表;督促各國按照《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京都議定書》及多哈修正案的規定,提高2020年前的行動力度,落實自己的承諾,為《巴黎協定》的實施奠定政治基礎;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氣候變化應對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援助,特別是審議發達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的落實情況;審議各國落實“國家自主貢獻”的行動情況。
截至11月15日,已有109個國家批準了《巴黎協定》,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總排放量的75%。德國11月14日通過《2050年氣候行動計劃》,成為通過此類詳盡長期減排計劃的國家,為歐盟制定2050年減排目標提出了更高要求;11月8日,日本也正式完成《巴黎協定》的國內批準程序。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馬拉喀什氣候大會別會議上說,《巴黎協定》得到了各國鼎力支持,這是因為各國都意識到,謀求共同利益是維護本國利益的佳保障。
馬拉喀什氣候變化大會主席國摩洛哥表示,該國已做出到2030年52%的裝機容量來自可再生能源的承諾,它已成為北非地區應對氣候變化的。
在《巴黎協定》的達成和生效中,中國作出了歷史性、基礎性和關鍵性的貢獻,獲得了社會的一致認可和普遍贊譽。摩洛哥外交與合作大臣薩拉赫丁˙邁祖阿爾特別贊賞了中國設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認為通過項目解決實際問題反映出南南合作務實的特征。他呼吁發展中國家應當以合作心態,共同發聲,解決共同問題。
11月16日,中國代表團副團長、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表示:“希望與會各方能夠著眼大局和未來,盡早達成“平衡全面”的行動聲明。”對于發達國家的資金承諾,他指出,發達國家提出的路線圖在資金核算標準問題上并不明確,資助力度也遠遠不夠,而發達國家有義務承擔歷史責任。
分析人士認為,作為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后的大會,馬拉喀什大會的結果將對此后數年的氣候談判產生決定性影響,切實檢驗各方承諾的效力和可信度。
另有觀察指出,各國在促成《巴黎協定》簽署和生效過程中展現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意愿,但后續落實還需要各方繼續釋放共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政治意愿以及轉變發展方式的智慧和勇氣,為推動建立公平有效的應對氣候變化機制、實現更高水平可持續發展、構建合作共贏的關系作出切實努力。
《巴黎協定》的落實確實遇到新的阻礙——當選美國總統。在競選期間曾公開表態“氣候變化的概念是個陰謀”,揚言當選后促美退出協定,美方代表在此次氣候大會上對美未來氣候政策紛紛表示“無法預測”。
法國總統奧朗德呼吁下一屆美國政府尊重美方在《巴黎協定》中作出的承諾。他說,《巴黎協定》符合所有人利益。作為世界大經濟體,美國遵守已作出的承諾不僅是責任,也符合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美國人民的利益,因為沒有一個國家面對氣候變化能獨善其身。
德媒表示,當選總統后,氣候問題上成功的中美聯盟面臨破裂威脅,作為“影子人物”的歐盟有望走到聚光燈下,填補美國留下的空缺,中歐聯手有望成為氣候保護的新引擎。
原標題:馬拉喀什氣候大會成功閉幕落實 《巴黎協定》機遇與挑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