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大氣防治組合拳 用短時間解決“心肺之患”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趙英民11月18日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回應了在座媒體關于重污染天氣防治的相關問題。他表示,“十三五”期間,國家將以環保督察巡視、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離任審計、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黨委政府環境責任,會有“一系列組合手段,落實‘大氣十條’以及中央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要求,來實現環境質量改善。”
據悉,吹風會上有媒體問道,有位市長曾經對治霾向中央立下了生死狀,但是目前來看這個城市空氣質量的執行效果并不好,該如何追責?趙英民回應,國務院常務會已經審議通過的《“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下稱《規劃》)對地方領導的追責以及考核是有要求的。“大家這兩天可能都關注批中央環保督察正在陸續反饋意見,這是非常重要的落實各級黨委政府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非常好的手段。”
對于近兩年重污染天氣雖然有所改善但依然全面多發頻發的態勢,趙英民認為,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方向是正確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也是顯著的。但是的確,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應該看到,我國目前大氣污染防治仍然有緊迫性、長期性和艱巨性,需要我們統籌兼顧當前和長遠改善環境質量的需要,既要打好攻堅戰,還要打好持久戰。一方面要打好攻堅戰,突出抓好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降低污染排放負荷,狠抓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實施冬病夏治,還要錯峰生產,推動煤炭的清潔化利用,加快淘汰高污染車輛,嚴格環境執法監管,大幅度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這是應對重污染天氣的根本。
二是不斷完善重污染天氣的應對體系,著力提高預測預報能力,提高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的準確性,提前采取措施,進一步加大應急減排措施的力度,加強監督檢查,確保應對措施落實。另外,要實現區域應急聯動,用小的經濟社會成本,取得環境效益的大化,切實減輕重污染天氣對社會公眾健康的影響。
另一方面,要打好持久戰。以京津冀為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煤炭消費量占到全國大約一半左右,鋼鐵產能和煉焦產能也都占到全國50%以上,火電裝機容量占到全國的35%,所以大量能源消耗造成這個地區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因此,我們必須要落實好中央提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進一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核心功能,加快區域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強化污染源的治理和管控,在全社會建立起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我相信,在各級政府、各個企業也包括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重污染天氣一定會一天比一天更少。
針對即將到來的2017年“大氣十條”實施情況考核,趙英民表示樂觀。他說,“大氣十條”實施3年以來,應該說還是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全國顆粒物濃度大幅度下降、優良天數明顯增加、重污染天數顯著降低,通過積極化解鋼鐵、煤炭落后產能,機動車污染防治等手段,2017年“大氣十條”的目標有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