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元生:我國環保產業成績,問題仍存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樊元生在論壇上表示,我國環保產業經過近幾年發展獲得了顯著成效,但同時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局部地區環境質量有待提高、創新能力不足、市場不規范等問題亟待解決。
以下是發言全文: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感謝泰山論壇讓我給大家介紹情況,我通過這次會學到了很多東西,我是后一個發言,我要祝賀這次論壇圓滿成功。
今天的主題是能源,能源和環境保護是密切相關的,我們節能了,我們使用了清潔能源,我們的污染排放就減少了,我們的環境就得到改善了。在這些方面,實際上采取的措施是相通的。
北京市控制大氣污染,把原來四個電場是燒煤的,改成燃氣的,這樣節約了能源,環境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剛才關于能源的問題,各位領導以及前面幾位領導都介紹了,我借這個機會給大家概要介紹一下中國環保產業的概況。
我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概念問題,環保產業的說法很多,早叫環保工業,它是尾端治理為主的,大氣、水、渣子的治理。現在領域拓寬了,已經變成了環保產業,它不僅僅是末端治理,已經發展到了服務業、資源的利用、能源的利用,包括有關生態的保護等等,都歸到了環保產業的概念里。所以我們認為,中國的環保產業實際上是由窄變寬,這樣一個廣泛的情況,環保和今天的能源是相通的。
從上看,國外也是這樣的情況,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也是,從污染治理開始,后擴延了很多內容,把產業發展作為環保產業內容做了很大的擴充。OECD已經講到了,環保產業應該分三大類,污染管理類,清潔產品還有服務類,以及資源管理類。資源包括能源和水資源等等,都屬于這方面。
聯合國也進行了定位,把服務業加到環保產業里,這樣更使我們的環保產業擴大了工作范圍。
中國對環保產業做過幾次全國性調查,一共開展過6次,和國家統計局聯合開展的一共有4次,這是對全國環保產業情況做了摸底、調查。環保領域從產品來講,包括設備、材料、藥劑、儀器,服務包括工程、運營、監測、咨詢,這里面介紹了我們整個領域。
環保產業運行的特征有幾點,個市場規模是巨大的,環保產業產值是第三位,僅次于制藥和計算專業,而且環保產業是個高速增長的。交易平均增長20%,我們國家這幾年是20%—30%,產業也受到了政府、市場、公眾幾方面的影響,對產業的發展也是多方面的依賴。
影響環保產業發展的因素主要是幾個方面,外部因素無外乎經濟情況、環境保護治理情況、目標情況,內部因素就是我們自己裝備生產,自己業務能力的提升,來適應這樣一個發展的要求。
從動力機制來講,外部動力有需求動力、制度動力、市場化動力。內部來講主要是技術動力。
環保產業發展的幾個方面,政策驅動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主要靠國家法律法規來推動,到形成的時候,就要靠市場,靠基礎設施,像污水處理設施、垃圾治理設施,到發展的時候,種種要求越來越高了,另外我們的市場消費驅動也越來越大了,大家希望有綠色環保產品到市場來,所以這種發展本身就驅動了市場的發展。
政府在中國環保產業里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盡管我們市場經濟,但是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政府的主導作用確定了產業的發展方向,確定了產業結構,同時提出了對市場要進行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