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持續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為目標,按照“政府主導、企業運營、因村制宜、逐步推進”的總體思路,實施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建設,探索切合農村特點、可復制、可持續的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及路徑。
村鎮特別是農村在污水處理排放標準以及整個標準體系目前處在比較缺失的狀態。我們正在努力完善標準化體系,用來指導農村的污水處理。
村鎮污水處理基本情況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統計,2010年末,我國有272.98萬個自然村,戶籍總人口7.68億,占全國總人口的57.36%。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沖廁所在農戶開始普及,洗滌用水增加,農村地區的生活用水量和集中供水率顯著提高,2010年村鎮集中生活用水量達到170.29億噸,其中村莊生活用水量達到115.69億噸,接近城市生活用水量的50%(城市集中供水率為96.7%,集中供水的行政村占52.3%)。
從總水量來看,2010年,全國村鎮污水總產生量達136.2億噸,占全國生活污水排放總量的22.9%。從處理情況看,村鎮污水處理率低,2010年底,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行政村只占6%。絕大部分地區的農村污水處理設施處于空白,不同區域表現出較大的不同。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等省市行政村污水處理率較高的地區也僅達到48.6%、31.9%、19.6%和9.6%,華北、東北地區各省的高污水處理率為3.5%,西北地區僅為0.6-1.3%。
大量農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排出,已成為湖泊和河流富營養化等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太湖流域為例,農村直接排放的生活污水對太湖污染的貢獻率氮為35.35%,磷為59.65%。隨意流淌的污水也嚴重影響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環境,對村民的健康構成潛在的危害,農村污水不治理,水體污染治理將事倍功半。
2010年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啟動綠色重點小城鎮試點示范以及生態村建設試點等工作推進村鎮污水垃圾治理工作,其他各部門也采取了一些相關行動:
住建部:投入數百億元,共整治15萬個行政村(截至2010年底)。
環保部: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截至2010年底,已投入近60億元,共整治4萬個村鎮。
農業部:從2005年開始開展農村清潔工程,截止到“十一五”期間,每年投入約2000萬元,共整治了1100個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