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納米紅外線圈電熱、煙氣余熱有機朗肯循環發電、達到IE4能效等級超電動機、兆瓦級高溫超導變壓器等節能裝備技術,推廣應用家電、節能建材等綠色產品,構建“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綜合服務體系。突破大型化、精細化、成套化資源綜合利用技術裝備,推動廢棄機電設備、汽車零部件等再生資源及大宗固體廢棄物的綜合利用,研發無損拆解、表面預處理、零部件疲勞剩余壽命評估等再制造技術,推進航空發動機、汽車零部件、裝備等再制造。詳情如下:
滬府發〔2016〕69號
現將《“中國制造2025”上海行動綱要》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2016年8月30日
一、指導思想和發展方針
(一)指導思想
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落實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落實“中國制造2025”,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建設具有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優勢,以創新驅動、提質增效為主線,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支撐、生產性服務業協同的新型工業體系,為上海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做出更大貢獻。
(二)發展方針
化。堅持走創新驅動、品牌、集約的發展之路,突破關鍵技術和核心零部件,全面提升極限制造、精密制造和成套制造能力,充分激發企業家精神,大力發揚工匠精神,打造一批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品牌和產品,提升上海制造業在價值鏈、產業鏈、創新鏈的影響力。
智能化。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深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在制造領域的應用和創新,加快工業裝備與產品的智能化升級,加快生產方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轉變,全面提升制造業重點行業和企業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形成設備、網絡和數據深層次融合的開放式工業互聯網格局。
綠色化。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和綠色制造,主動淘汰落后產能,推進節能減排和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建立、清潔、低碳、循環的制造體系,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加快園區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鏈聯動發展,推動產業集群集聚。
服務化。發揮制造業對服務業的支撐作用,加快制造與服務的系統集成與融合發展,促進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大力發展與制造業緊密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延伸。
二、戰略目標
到2020年,落實“中國制造2025”取得重大進展,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力爭保持25%左右;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持續深化,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明顯增強;制造業對資源環境友好程度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邁入世界先進水平行列,上海成為具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全要素生產率的智造中心之一。
到2025年,落實“中國制造2025”取得顯著成效,制造業繼續保持合理比重和規模,整體競爭力大幅提升,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邁上新臺階,形成若干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在產業分工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明顯提升,有力支撐上海成為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和具活力的經濟中心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