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環境平臺合伙人傅濤表示,面對深刻的產業重構,企業不僅需要創新以及資本的助力,更要積極的生態化轉型。企業間的合作不再是原來的單個合作,一旦發現自己的價值,就能夠跟其他企業合作,但生態合作,必須遵循“兩核心一增量”原則。
“對于企業而言,你必須有核心價值,核心價值不一定是自己創造的,能夠整合進來也是你的價值。每個企業都有核心利益,核心利益要得到保護,但不能太多。企業間通過多環節的集合,將不同的單元服務進行整合,構建具備循環能力的產業生態鏈。在循環的過程中,單一企業受到專業度的限制,難以完成生態鏈上的全部環節的服務,這就需要處于同一產業生態鏈上的不同企業之間基于互相尊重核心利益和增量分享為原則的生態協作。環保行業是容易找到增量的產業,發展趨勢、資本青睞,以及需求未被識別,都是環保企業生態化轉型的條件。
因此,傅濤認為,“環保產業未來的趨勢是,企業要么組建自己的生態族群,要么加入一個產業生態族群。”
小企業的聚合將是一股強大的勢力族群
“在資產時代,做大是企業的核心。但傅濤指出,做大了也會有大企業病,當環境用戶需求越來越真實,需求越來越到位的時候,很多小而美公司之間的組合銜接,將是未來很重要的競爭趨勢。
中小企業的優勢是小企業本來就在產業鏈末端,更容易貼近客戶,更容易發現需求。傅濤分析,如果是供給導向的市場,那么企業越大,融資成本低;如果是需求導向的市場,小企業會更有優勢,它更容易找到需求,更容易得到股權資本的青睞,成長空間會更大。如未來互聯網社會,很多小而美的公司,聚則成航空母艦;散則成一支有力的戰斗艦可以獨立作戰。
傅濤引用科幻小說《三體》中提到的一種理論,在生態系統中,只要有價值你就能生存,不在乎你強大還是弱小,所以生態系統中生存的障礙不是弱小而是傲慢。如果你把自己的能力看得比實際能力強太多,其實離毀滅就不遠了。
環境產業中大多數企業的發展,需要依靠資本助力或與大企業之間的生態共生。而資本的進入、大企業的助力,對于小型技術企業而言,便是讓其加速翻倍的力量來源。
大企業帶頭建立航母戰斗族群
在今天這個時代,一個大而全的集團公司很難生存,無論這個企業有多強都無法滿足所有產業鏈的化需求。一個環節上它可以做到,如今政策推進,政府開始采購環境效果,效果的實現需要7、8個甚至更多的環節,而這些環節都需要化的服務,恐怕一個企業無法在每一個環節里都做到。因此,傅濤認為,企業合作、開放、共贏是大趨勢。
在關于商業生態的論述中,有這樣一種比喻,小公司之于大公司,如同枝杈之于樹干。“大公司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豐富的資源,如樹干,需要枝杈的豐富,小公司就如四方生長的枝杈,在樹干上匯聚統一的目標,終形成生動的樹態。”
傅濤認為,大企業未來的模式一定是航母模式。未來大企業不是獨立的戰斗艦,而是大企業建立航母戰斗族群。大企業轉型速度慢,雖然有功能,但是很難適應多變的社會。而目前的市場需求導向多變,所以大企業應該用資本和戰略,連接更多可以與之互補的小型公司,建立以自己為核心的戰斗族群。
前段時間,北控水務、首創股份先后入資浙江開創,交易完成后,北控水務大約占股21%,首創股份占股19%,這是環保產業內部生態化的代表案例。北控水務、首創股份作為E20環境產業地圖的A方陣企業,基于核心優勢互補、核心利益尊重和增量分享的“兩核心一增量”基本原則,與下游CD方陣展開合作,更具有行業趨勢指南針的意義。
A方陣行業巨頭與CD各方陣中小企業佼佼者的股權合作或戰略合作,未來將形成一個個航空母艦戰略族群。當然,不僅小而美公司與雄企共舞,彼此構建航母族群,大企業之間的競合格局也開始發生微妙變化,追求生態合作與共生。
原標題:傅濤:環保產業開啟航母戰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