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規劃管控 四川印發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意見
成辦發〔2016〕30號
為認真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加快推進我市海綿城市建設、提高城市彈性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按照中央、省、市城市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5號)、省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川辦發〔2016〕6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傮w目標。以綠色發展、生態優先的理念為,以工作機制和建設模式創新為突破,以“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為原則,以環城生態區海綿綜合體工程、水系保護和修復工程、海綿型小區建設工程、海綿型綠地工程和海綿型道路與廣場工程等五大工程為抓手,全面推進海綿城市建設,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將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到2020年,建成區25%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到2030年,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目標要求。在市域范圍內新建項目全部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實施,已建成項目結合“四改六治理”等工作因地制宜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實施。
?。ǘ┗驹瓌t。
1.規劃、科學布局。強化規劃的作用,充分發揮“山、水、林、園、田”生態本底對城市的生態支撐功能,把海綿體建設貫穿于城市規劃建設發展的全過程。優化頂層設計,加強系統布局,強化規劃管控,切實提高建設和管理水平。
2.技術指引、嚴格標準。注重“自然和人工結合、生態辦法和工程辦法結合、地上和地下結合”,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和設施,合理采取“滲、蓄、滯、凈、用、排”等措施,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規范建設流程,完善技術標準,減少城市硬覆蓋,達到綜合集水、生態治水、合理用水的效果。
3.統籌建設、協調推進。統籌規劃建設管理,做到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張網。結合城鄉總體規劃和建設,把海綿城市建設與其他各類建設項目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審批、同步施工、同步驗收、同步移交管理,確保海綿城市建設各項目標要求落地。
4.示范、全面推進。各區(市)縣政府(含成都高新區、成都天府新區管委會,下同)是海綿城市建設的主體,要切實做好海綿城市建設的規劃和政策支持工作,既要在城鄉建設中全面推進海綿城市理念,又要結合實際確定一批示范項目重點突破。鼓勵和引導社會各單位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在工作模式上有創新,在推進機制上有特色,在建設工作上有重點,營造海綿城市建設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主要工作
?。ㄒ唬┘訌娨巹澱{控和建設管理。
1.科學規劃。結合我市實際,科學合理確定海綿城市建設的具體指標、實施策略和重點實施區域,編制《成都市海綿城市專項規劃》。把海綿城市建設有關要求和內容納入成都市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作為剛性控制指標,使海綿城市建設規劃與相關專項規劃相互協調與銜接。劃定城市藍線和綠線時,要充分考慮自然生態空間格局,將河流、湖泊、濕地、坑塘、溝渠和綠地、濕地、林地等水生態敏感區納入城市規劃區中的非建設用地(禁建區、限建區)范圍。要建立區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明確區域排放總量,不得違規超排,切實將年徑流總量控制率等剛性指標落實到具體地塊。
?。玻畤栏窆芾?。嚴格實施海綿城市專項規劃,將雨水收集利用、可滲透面積、藍線劃定與保護等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作為城市規劃許可、土地出讓和建設項目審查審批的前置條件。在建設工程立項、可研、選址、用地、初設、施工、監理和竣工等環節,將海綿城市相關工程措施作為重點審查內容;將海綿城市建設成本納入工程建設項目預算成本;將海綿城市建設設施納入施工監理范圍;工程竣工驗收報告中,應當寫明海綿城市建設相關工程措施的落實情況,報相關行政主管部門備案;海綿城市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應按照相關規定辦理竣工移交手續,落實管理責任主體,明確管理職責。
?。常畤栏窦夹g標準。制定《成都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技術規定》,所有建設項目需符合技術規定要求。按照海綿城市建設要求,修改完善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城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辦法,制定海綿城市建設模式與標準、強制性城市排水標準等。
(二)分區推進海綿城市建設。
1.加快開展海綿型新區建設。成都天府新區、各區(市)縣新區、各類園區、成片開發區域要堅持以目標為導向,全面落實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制訂海綿城市規劃建設指標體系,將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目標要求、技術方法系統納入新區建設的具體規劃和工程實踐中,全面推廣海綿型建筑與小區、道路與廣場、公園綠地、水系保護與修復、地下管網和調蓄設施等工程建設,確保雨水徑流特征在新區開發建設前后大體一致,基本達到海綿城市建設標準和要求。
2.有序實施海綿型舊城改造。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解決城市內澇、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體治理為重點突破口,因地制宜采取微地形處理、屋頂綠化、透水鋪裝、柔性防水基礎、雨水調蓄與收集利用等措施,推進區域整體治理,消除城市易淹區,提高舊城區內的排澇治澇能力,逐步根治舊城內澇現狀。要對經濟承受能力、資金利用效率、輕重緩急、社會影響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科學確定建設內容、合理安排建設時序和資金,避免大拆大建。
3.因地制宜推進海綿型城鎮建設。要把海綿城市建設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標準,大力推進海綿型城鎮建設。積極借鑒國外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建設的先進理念,立足實際開展海綿型城鎮規劃,以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為抓手,注重保護和利用山水田林等自然生態環境,注重運用鄉土材料和自然生態的方法(如在農村、風景區等區域的道路、地面可探索采用碎石化等方式建設,不簡單實行硬地覆蓋),綜合運用工程和綠色生態等措施,提高城鎮雨水吸納和排放能力,促進城鎮的品質提升。